第39頁(第2/3 頁)
北方的白山黑水一路向南推進,國軍兵敗如山倒,南京政府岌岌可危。
1948年11月底,朱家驊奉命召開&ldo;中央研究院在京人員談話會&rdo;,由新任總幹事薩本棟主持,分別召集在京七個研究所負責人及相關人員參加,出席人員有傅斯年、李濟、陶孟和、姜立夫、陳省身、張鈺哲、俞建章、羅宗洛、趙九章等。會議緊急商定了幾條應對措施:立即停止各所的基建、擴建工程,原備木料全部製成木箱以備搬遷之需;各所儘快徵詢同人意見,作好遷臺準備。眷屬可自行疏散,或於十日內遷往上海,可能出國者儘量助其成;南京地區文物、圖書、儀器、文卷等等先行集中上海,由安全小組封存,伺機南運臺灣等等。
會議之後,各所領導人組織人員攜公私物資陸續向上海撤退,&ldo;靜觀待變&rdo;。與此同時,根據蔣介石和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翁文灝的指令(按:翁接替宋子文任該職,11月26日辭職),南京的故宮博物院分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央圖書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等四家機構所藏的珍貴文物、圖書和歷史檔案,全部裝箱運往臺灣,由教育部次長、故宮博物院理事會秘書、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主任杭立武全權指揮。待一切準備就緒後,海軍司令部派來&ldo;中鼎號&rdo;運輸艦與一團官兵協助裝運。此時整個國統區已是人心惶惶,流言四起,紛紛設法出逃。據當時參加裝運的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人員那志良說:&ldo;海軍部人員聽說有船開往臺灣,大家攜家帶眷帶了行李,趕來搭便船,船上擠滿了人。我們覺得對文物安全是有問題的,由杭立武先生找來海軍司令桂永清解決這事。他上了船,百般勸慰,說另有船疏散眷屬,他們才相繼下船。&rdo;此船共裝運四家機構運來的古物和歷史檔案、標本、儀器等772箱,由李濟擔任押運官,全程負責運輸、裝卸事宜。這時李濟已辭去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主任之職,此次以故宮博物院理事與史語所考古組主任的身份負責這項事務。在搬遷之前,中共已得到訊息,急派一位李濟的學生、秘密加入中共地下黨的人物出面勸阻,但李並未聽從,並告之曰:&ldo;保護這批古物是我的職責,自盧溝橋事變之後,我已護送這批珍寶跋涉了大半個中國,終得以保全。現在我同樣不能眼看著祖宗留下的國寶毀於戰火。國共之戰我管不了,但如果我能保全這批文物而撒手不管,是為不忠不孝,對不起後世子孫。&rdo;3
勸阻者怏怏而去,中共方面又轉而找到傾向共產黨的陶孟和對李濟委婉相勸,但李仍不買帳,呈慷慨激昂狀對陶說:&ldo;如果你陶孟老能保證這批古物不在戰爭中被毀,並有科學證據說服眾人,同時能擔當起這個責任,那我就放棄。&rdo;陶氏當然拿不出科學證據,更不敢擔當這份與江山社稷緊密相連的&ldo;國之重器&rdo;存亡之重責,乃罷。李濟以譏諷的口氣說道:&ldo;你陶孟老不是也帶人跑到上海躲起來了嗎?對於我們做的事又橫加指責,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嗎?臺灣與上海同為中國的領土,並不是外國人的領地,在整個大陸都籠罩在炮火的非常時刻,中華民族的珍寶放到祖國領土最安全的地方,乃我之責也。&rdo;4陶孟和聽罷,不再與之辯論。
1948年12月20日,滿載國寶的&ldo;中鼎號&rdo;軍艦拔錨起程,由上海進入激流洶湧的臺灣海峽,向陌生、神秘的基隆港駛去。據隨李濟押運的那志良回憶說:在行程中,因&ldo;這一隻船是平底的,遇到風浪,船搖搖擺擺,顛簸不定,船上的箱子又沒捆好,船向左傾,箱子便滑到左邊來,向右傾斜,箱子又滑到右邊去了,隆隆之聲,不絕於耳。海軍司令又託船長帶了一條狗。它又在那裡不住地狂吠,加以風聲、濤聲,這些押運人員直覺得是世界末日要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