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隱喻(3)(第1/2 頁)
張少飛看向雷公:“您說呢?” 這絕對不是多此一舉的問話,而是另有禪機,雷公居然回答:“枯萎的好。” 張少飛竟然還是點點頭:“如是,如是,那就順其自然枯黃去。” 張少飛再問樂志丹:“你說呢?” 樂志丹聰明絕頂,自認為一定能答得更好,不假思索地說:“枯萎的讓他枯萎,向榮的讓他向榮。”樂志丹自以為回答得多麼圓滿、多麼瀟灑!連那個高傲的年輕僧人,目光裡都流露出敬佩的神采。 然而,張少飛卻將腦袋搖了搖,說道:“不是,不是。順其自然,在大自然中契悟禪機,幾乎是每一代祖師所倡導的。然而,禪,不是純自然,禪者反對放任自流,更強調人的主動性與能動性。我們人,作為大自然之子,棄惡揚善,改造自己,就是自然;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使之更加契合宇宙人生的規律,才是真正的順其自然。禪者之所以是真正的智者,原因也就在於此!” 說著,張少飛的目光像溫暖的手指,愛撫著年輕僧人的面龐。 年輕僧人忽然對張少飛的話有所領悟,但他放不下高傲的架子,勉強給張少飛下跪,說道:“雲遊僧法悟,前來拜山。” 他之所以說“拜山”而不說拜祖,說明他心裡還是看不起張少飛。他磕頭時,前額並未觸地。 樂志丹跳過來,指著他的腦門說:“你年紀輕輕,拜祖倨傲無禮,就已是大錯特錯;而後又叩頭不觸地,更是錯上加錯。你心無敬意,還不如不行叩頭之禮呢!” 法悟憑著自己的小聰明,不以為然地說:“出家人四大皆空,何必拘泥形式?再說,我磕頭不觸地頂禮,就等於觸地頂禮,你又何必分得那麼清楚?” 雷公笑道:“你倒是有幾分辯才。超越世間的一切形式,不為形式所困,這確實是禪。” 法悟越發得意,斜了張少飛一眼。誰知,樂志丹冷不防躥了上來,狠狠打了他一巴掌。 法悟大怒,吼道:“女子之家,怎麼這樣無禮?竟然動手打人!” 樂志丹針鋒相對,道:“我打你等於沒打你,你又何必如此認真分別呢?” 以其之矛,刺其之盾,法悟愣住了。 樂志丹曾經也因這種事捱過張少飛一巴掌,這回總算在法悟身上撈回了本錢。她不依不饒說:“再說,出家人四大皆空,你的肉體屬於大地,早該空掉了,我是打空呢,你叫喚什麼?你若是覺得疼了,證明你尚未修到四大皆空,我是幫你修行呢!” 法悟一臉尷尬,大家忍不住笑了起來。 樂志丹又說:“如果你現在捱打時心生分別,能感受到捱打與沒捱打不一樣,那麼,證明你剛才磕頭時前額不觸地,是故意無禮。無禮之人,不該捱打麼?” 法悟啞口無言,狂妄之態因之盡褪。 張少飛開口說話了:“你從什麼地方來?你心裡一定藏著什麼東西!” “我是江西人。七歲出家,曾經閉關閱讀大藏經,胸中裝有萬卷經書。僅《法華經》一部,我至今已持誦三千多遍了!”說著,法達的頭又仰了起來,很為自己的用功精進而驕傲。 張少飛說:“你倒是精進用功。如果你誦過上萬部經,並且領會佛經的義理,那你可以為我之師。但是,你卻因唸了三千遍《法華經》而驕傲自大,似乎太天真了,天真得不知道自己的過錯!” 張少飛拿著一隻沙梨說:“唉,這隻沙梨,不知經過多少風吹雨打才成熟,你可曾品出梨的滋味?印《法華經》的毛刷子,看經的遍數何止萬記,卻未曾見它成佛!同樣,像你這般傲慢的模樣,再念一百萬遍也沒有用!” 法達不由垂下了頭。 張少飛繼續說道:“僧人頂禮,不僅僅為表達對他人的尊重,更是為了克服自己的‘傲慢’之心。因為,出家人心中一旦存留傲慢的習氣,‘我執’不除,便無法體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你只是口頭上唸誦佛經,而不明瞭經典的意義。” 張少飛說到這裡,停了一下,又說:“你叫法達,卻何曾達法!”於是他手在石上輕輕叩著,合著節拍說了一偈: 禮本折滿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無比。汝今名法達,謹誦未休歇。空誦但循聲,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