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難以分別(1)(第1/2 頁)
再說盧學儒自那次學堂聽完張少飛倒背《詩經》那時起,就已預知這小子豈非池中物,其成就,肯定為自己之上,彈丸之地——邱縣,不是他的容身之地…… 因此,當盧學儒那天晚上聽了盧惠蘭把張少飛要去湖北黃梅東禪寺求佛法的事後,他就表示贊成了,這與他的經歷和洞察世事有著莫大的關係。 而盧惠蘭她娘,見丈夫都贊成張少飛北上去求佛法了,還能再說什麼呢?只好明天一大早,與盧惠蘭一道去了福勝寺,為張少飛請了一個“平安符”,保佑張少飛此去一路平安。 豈料,當盧惠蘭母女倆求得“平安符”回來,盧惠蘭她娘還不放心,又到廚房煮了六隻紅雞蛋,讓盧惠蘭趕去太鎮村交給張少飛的時候,他已經出到崖樓山了。 有意思的是,如果盧惠蘭她娘不煮紅雞蛋,延誤了時間,也許會在太鎮村能見到張少飛,也就不會另生枝節了。 盧惠蘭她娘,為何要煮紅雞蛋給張少飛帶著上路的呢? 原本是盧惠蘭她娘出於好意,煮六隻紅雞蛋,取意為“福福祿祿”的意思。 怎料到,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神奇——張少飛在東禪寺謁見禪宗五祖弘忍,五祖乃令其隨眾作務,劈柴打碓8個月,年事已高的弘忍終將衣法傳付與張少飛,使之成為了一個未有落髮剃度的禪宗六祖。這也許與紅雞蛋的民俗淵源有關。 紅雞蛋的傳統自古存在,主要有:卵生神話說、祥瑞之物說、圖騰崇拜說、生殖崇拜說和辟邪禳災說五種。 一是卵生神話說。我國先民在想象中追溯著天地形成、人類起源,綜合古籍可總結出“卵生”神話的影響。在三國徐整所著《三五曆紀》中最早對始祖盤古氏開天闢地故事就有記述:“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令,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 《史記》述商人起源:有娀氏的女兒簡狄“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為商人始祖;又述秦人起源:顓頊氏的孫女女修在織帛時,“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乃秦人始祖。正是這種朦朧的對於“卵”的原始崇仰,在民間形成了將雞蛋和出生、傳宗接代聯絡到一起的傳統文化。且紅色在民間被看成是喜慶祥瑞之色,因此多為紅皮雞蛋。 二是祥瑞之物說。紅雞蛋之功,非但食用,民間自古就有“雕卵畫蛋”之工藝品,而且,這在風俗資料中也可找到諸多歷史記載。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有“鏤雞子”習俗,注云:“古之豪家,食稱畫卵。以此可知,“鏤雞子”或畫卵,就是在雞蛋上染畫顏色後,朋友間作為相互饋贈、食用佳品。人們從對“卵”的崇拜,發展到了喜愛紅蛋並視之為祥瑞之物。 三是圖騰崇拜說。從考古學的角度可探知中國原始文化中有相當大的比重是對於“鳥”的圖騰崇拜,河姆渡、良渚、馬家窯文化中有大量鳥紋形象,而古人所謂“玄鳥”,包括而後成為中華民族代表性圖騰之一的鳳凰,均以未經馴化的原雞為原型。於是,“雞”便成為了人們的原始圖騰崇拜在現實中的依託。《史記秦本紀》中有吞卵的女修,其後裔大廉“實鳥俗氏”,“身體是鳥而能人言。又云口及手足似鳥也。”由此知秦人也以野雞為圖騰。從對雞的喜愛崇仰,逐漸發展成民間的紅蛋習俗,滲潤著濃郁的歷史資訊。 四是生殖崇拜說。紅蛋習俗是原始社會人類生殖崇拜文化的遺留,蛋既能孵雞,故人食蛋便能生子,因此古人每以“雞子”代稱雞蛋。這種基於對雞蛋功能的認識而形成的思路,可以從一系列具體的行為方式中尋繹出來。 五是辟邪禳災說。紅蛋習俗也起源於辟邪禳災的巫醫之術的運用。古人以雞為百禽之長,認為其具有鎮伏妖魅的作用,如《春秋運鬥樞》雲:“玉衡星精散為雞”;《春秋解說辭》雲:“雞為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等等,都反映出古人對雞之神性的認識。雞從蛋出,蛋由雞生,則蛋亦有神性是理所當然的。舊時民間還盛行用雞蛋占卜之俗;古人又以為凡遇喜慶之事,必有妖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