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4/5 頁)
黑衣老婦點了點頭,兩人一同走到前殿。
兩人坐下,宮娥上茶,兩人剛喝了半盞,內侍來報:“稟皇太后,官家與八部大人廷前決議,七月初三,兵進中原,觀政於唐,官家著小奴前來報知。”
黑衣老婦臉上悲慼之色稍去,目中流露出無限慈愛,點頭道:“我知道了,將這碗七返膏與官家送去,叫他勿要過勞。”內侍道:“是。”宮娥端過七返膏,裝入描金漆盒,那內侍提著,往前廷去了。
老婦與白比丘尼都站起身來,走出殿門,站在殿前白石臺階上,翹首南望,有淡淡的雲氣在兩人足底縈迴。
雲中金城依大鮮卑山而建,地勢極為高峻,宮城更是高出都城之上,故而從此南望,目極數千裡,平沙莽莽,幾可望見傷心海之水與天共色,只是長安更在千萬裡之外,焉可望及?
“妹妹,你到這裡,也有八年了吧。”
“是,姐姐比我來得早,已經有十二年了吧?”
“是啊,咱們都來了這麼久了,這次皇帝南征,妹妹就隨我同行,也好看一看故土風光。”
“嗯。”
兩人站在宮前,看著南方,久久不語。
七月初七,鮮卑皇帝拓跋燾奉皇太后竇氏,鐵騎五十萬,南下中原,兵鋒甚銳,滅石國、曹國、安國、何國,入唐土高陵。
八月初九,唐太子李世民即位於東宮顯德殿,尊李淵為太上皇帝,太上皇帝遷居西內大安宮。八月十日,魏軍至代北平城,此地乃魏國在中原舊都,魏軍在此駐停七日,告天祭祖。
八月十八,魏軍自平城出發,九月初三,軍次渭水之北,與長安隔岸相望。
第三章 保太后竇迦陵
李承乾站在丹鳳門樓上,而他的祖父李淵則拉著他的手,長孫無垢站在他們身後。
渭河對岸,鮮卑鐵騎連營數十里,如平原之上升起的一道黑煙;魏主的金帳在秋日澄淨的陽光下折射出燦爛的光芒,映入承乾瞳內。
重玄門開啟了,大唐禁軍如一股鐵流般湧出,在渭河南岸排開陣勢。
李世民烏衣烏帽,縱青驄馬,獨出於眾軍之前。
金帳之中,魏主拓跋燾端坐正中,皇太后竇氏坐在他身側。
八部大人長孫嵩、長孫翰、奚斤與崔浩、高允等一干文臣坐於下方。
魏主拓跋燾今年十七歲,即位還不滿三年,只是他小小年紀,已顯出非同一般的聰明雄斷,八部大人都不敢對這個少年皇帝有所輕忽。
“啟稟陛下,唐主已到渭河便橋之南。”中軍報入帳來。
拓跋燾點點頭,轉頭對竇太后道:“阿母,他來了。”
“好,阿母去去便回。”竇太后站起身來,走出帳門,自有衛士牽過馬來。竇太后也是世家出身,少習弓馬,年紀雖大,身姿矯健,輕輕一躍,上了馬背。太后上了馬,揚鞭一擊,那馬嘶了一聲,四蹄翻動,絕塵而去。
拓跋燾與眾大臣也都隨後出帳,立馬在後觀望,眼中有緊張的神色,只是緊緊抿住嘴唇。
李世民單騎往便橋橋頭馳來,尉遲敬德和程知節想伴同前去,被長孫無忌抬手止住,二人只得作罷。
世民到了橋頭,下得馬來,將馬拴在橋欄上,步行上橋,往北走來。
只見一騎自北飛馳而來,片刻已到李世民身前,馬上乘客二話不說,高舉馬鞭,帶起一聲尖嘯,劈頭向李世民一鞭擊下。
李世民不避不閃,只聽“啪”的一聲,李世民臉上已多了一道血痕,李世民痛的渾身一顫,卻不說話,慢慢在來騎前跪下,將上衣撩起,露出脊背。
尉遲敬德看得怒起,便要策馬上前,卻被長孫無忌將馬頭緊緊拉住,連連搖頭示意,其餘眾人有知內情者,自然按馬不動;心思靈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