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3/4 頁)
性格、品行、意志、耐力、自控力等等,這些都與心商心能有著密切的聯絡,大多是心能心商的外在表現形式。
我國的傳統教育很少涉及孩子的心靈,對孩子心靈的教育及教育方法非常籠統。家庭教育如此,家庭外的教育就更不用說了。傳統的家庭教育,大多數父母只是將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告訴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執行,孩子依葫蘆畫瓢照著父母的意思執行,很難有自己的想法和創新。無論是在事前、事中還是事後,孩子都很難表達自己的想法看法和意見。父母沒有徵求孩子意見的意識,也沒有跟孩子討論讓孩子參與決策和執行的意識。父母運用自己的權威,讓孩子徹底變成一個被動的執行者角色。孩子任何不同的意見和執行過程的任何改動,都將被視為對父母權威的挑戰,都可能受到懲罰。久而久之,孩子為了不受懲罰,寧願按照父母意願“要我怎樣我就怎樣”,對什麼事情都以被動心態應付、不會投入不會用心,沒有主動參與沒有深度體驗的意願,孩子的被動習慣和不愛動腦筋的習慣就慢慢成形了。這時,孩子的心靈已經荒蕪太久,就像一眼無人光顧的泉水,無人修葺無人飲用無人喝彩,孩子的心靈開發被無限耽擱了。
很多父母都想走進孩子的內心,與孩子進行心靈的互動和交流,但常常不得其法。那麼父母怎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呢?第一步需要貼心,父母要擺正心態擺正自己在家庭的地位,高高在上讓孩子緊張,不敢與父母交換心裡的真實想法和看法,父母需要蹲下來以更加平等的心態看待孩子,把孩子看成一個好朋友,好朋友才能更親近更貼心;第二步需要關心,父母需要用心關注孩子,瞭解孩子日常所思所想、所需所要,孩子當前的身體、心理和學習等狀態,孩子需要什麼、思想情緒有什麼動態、優點缺點等,關心孩子才能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幫助,才能真正幫到孩子;第三步需要交心,父母不能總像個判官一樣,孩子說自己聽然後宣判孩子的對錯,父母需要把自己的真實想法看法與孩子交流,讓孩子適當評議和發表看法,當孩子瞭解父母、瞭解父母心裡所思所想時,孩子就會更加積極主動的跟父母交流,最後形成良好的互動達到彼此交心的效果。
父母與孩子從單向溝通低效交流、到雙向互動有效交流、到彼此交心高效默契交流,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但是隻要父母願意,都會有較好的效果和結果。與孩子交心,父母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孩子才能接受和傳導父母傳遞過來的心靈能量,孩子的心靈能量才能快速增長增強,孩子的心能才能走向快速發育和發展的通道。如果父母自己心能強大,孩子就會非常迅速地繼承父母強大的心能。留給並傳遞給孩子強大的心能,比留給孩子鉅額財富更有價值,鉅額財富往往會消蝕孩子的心能發育和發展。
心能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也是身邊人群和社會大眾的事情。美好的心靈總是受人尊崇敬仰,骯髒的心靈總是讓人厭惡唾棄;強悍的意志和心力,總能跑快行遠,能夠為自己也能夠為更多人帶來福音;而脆弱的意志和心力,總是習慣於未戰先輸的懦弱和半途而廢的放棄,難以承載自己也難以承載更多人的希望。
父母與孩子心能的良性傳遞和融合,會讓孩子的心能呈幾何數量級的增強,可以讓孩子在日後的生活中積蓄更多的足以應付一切的強大心能和力量。願普天下的父母都能為孩子培養和安裝一顆強大的心臟,為孩子的生命之旅儲存更多的心能和力量,幫助孩子起點更高、跑得更快、行得更遠,登上生命的頂峰。
第44節 “九步真愛法”讓世界充滿愛(1)
愛孩子和讓孩子學會愛,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要本著尊重、接納、欣賞和鼓勵的心態與孩子交流交往,在孩子需要時給予幫助、建立彼此的信任,讓彼此默契、輕鬆、愉悅,當彼此依戀和懂得相互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