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1/4 頁)
視。允許孩子做選擇──即使是有關午飯吃什麼的小事──也會使他們在將來能做出合乎道德的選擇。”麥德姆是一家網上病人資訊中心,其主編南希&;#8226;迪肯說:“如果他們在2歲時還不知道是選擇花生醬還是果凍,到14歲時他們怎樣才會做出是否喝酒的決定呢?”
6.幫助孩子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
芭芭拉&;#8226;霍德建議道:如果一個孩子打了他的新出生的弟弟或妹妹,那麼就設法讓他回想那新生兒受傷後的樣子。父母可以說:“天啊!那一定會疼的。要是別人對你這樣,你會怎樣?”若孩子發現了一隻泰迪熊,要鼓勵他們自問:如果他們丟了自己心愛的玩具,他們會傷心到什麼程度?要是有人送回來,他們會高興到什麼程度?聽老師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是一回事,而照著去做卻是另一回事。
最後,什麼是對一個有道德的孩子的真正考驗呢?那就是:當爸媽不在身邊的時候,孩子會怎樣做。
德能因素最終反應孩子對個人道德和社會規範的理解和執行能力,包括個人品格、人格特質、價值觀體系和行為習慣模式等,道德水準是團隊合作和競爭的基本條件和核心要素。德能和德商出眾的孩子,更能約束自己,更能遵守人際關係常識和社會公共秩序,更加受人喜愛和歡迎,更容易與人溝通和適應團體生活,因而他們在團隊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更有影響力,也會走得更遠,前景更加輝煌燦爛。
讓孩子成為一個具有道德感的人,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具有現代道德價值的文明人,這是現代父親的基本家庭責任,也是基本的社會責任。家庭的和諧,需要父親恆久的奉獻付出和示範引導;社會的文明,需要父親不懈的教養傳遞和傳承推進。一個具有可貴道德的父親,一定能夠帶出一個具有可貴道德的家庭團隊;一個具有可貴道德的父親,一定能夠教出一個具有現代道德素養的孩子,孩子是他的希望和未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43節 心能磨礪與鍛鍊成就人生價值(1)
不能入心的教育就不是教育,而是灌輸和說教。教育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心靈的碰撞、交集和對流,是心與心的相識相知相聚相融,然後產生新的心靈能量和思想火花。傳統的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孩子都很難感受到心靈的交集、心能的傳遞和對流,因此孩子的心靈總是那麼空白空洞、乾涸脆弱。唐國輔
如果體能表示一個人有能力獨立行走、智慧表示這個人懂得用省力走捷徑的辦法、德能表示這個人能夠與人同道行走更輕鬆的話,那心能就表示這個人以什麼樣的心態行走和最終能夠堅持多久走得多遠。
心能包括人的心地和心力兩大部分,心地是靜態的心靈棲息地,心力是動態的心靈執行能力。就像一眼泉水,心地就是泉眼周圍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環境,心力就是泉水水量的多少、流速、流量和流程。周圍生態環境較好的泉眼,泉井一邊較為乾淨、泉水潔淨、水質較好,而且水量也很穩定,就像心態較好的人一樣,心地寬廣純潔、心態較好而且穩定;而且這種泉眼湧出的泉水,流量穩定、流速均勻、流程較長,相當於人的心力穩定、均勻和耐力持續力較長。
心地是指心靈棲息地的乾淨、寬闊等環境狀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心態,即心靈的狀態。純潔潔淨的心靈只取社會道德允許範圍內的合理私慾私念,心地的善良和純淨,會用良心意念和人道精神去指引感化他人的心靈和行為;心力是指心靈的意志、耐力、抗打擊能力和心靈的自我修復能力。
心能強大能夠以純潔的心靈號召和感化更多人,使個人行為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使個人意念轉化為團隊意念,產生強大的團隊力量;同時心力使個人意志更加堅定,更具耐力,可以抵禦生命的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