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5 頁)
眼球運動有很大的關係,但科學家們尚無法 證實兩者之間一定有關聯性。
生物學家斯文森則認為,動物在白天活動時,將與該種族生存息息相關的行動資訊暫時 儲存於海馬體中,到了晚上做夢時再加以反應,做較長時間的記憶。
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斷言做夢會使記憶變好。日本東邦大學的名譽教授鳥居鎮夫指出 ,IQ140以上的天才兒童及嬰兒的快波睡眠都很長,但是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越來越短,這也 代表其和該年齡的腦部發育有很密切的關係。
但是某個例子亦顯示,一個已經完全沒有快波睡眠的律師,記憶力卻全然不受影響。因 此也有人認為,夢和記憶的關係並不是那麼密切。不過,記憶素材是夢形成的原因之一應該 是不爭的事實。據悉,學習新事物或者體驗新環境也會使快波睡眠加長,發生相關夢境的幾 率也會上升。
總而言之,不要一意貪睡,惟有隨時向新事物挑戰再加上良好的睡眠,對記憶力的增進 才有效果。
圍棋或象棋高手總能瞬間就想出對策,或是該怎麼下新棋才好,這是因為他們可以將新 下的棋路和本身已經具備的相關豐富知識與資訊做彈性對照的原因。
一項調查顯示,一些專攻心理學的學生們在被問到“請舉出有名的心理學者,名字以P 開頭者”和“請舉出名字以P開頭的心理學者”時,其反應的時間並沒有多大差異。可是, 對這門知識下過苦功的學生回答前者的問題反應卻較快。這大概是因為“有名的心理學者” 已經在他的腦海形成了某種形象,現在只要跟這個形象對照就可以了,但是一般的初學者卻 必須先找出所有“名字以P開頭的心理學者”,再和“有名的心理學家”做一一對照才行, 因此花費了比較長的時間。
在本章“記憶的內容”一節中我們知道了陳述性記憶可以分為插曲記憶與意義記憶兩種 。其實,這兩種記憶都被收藏於“知識”這個記憶儲存庫裡。插曲記憶是個人的體驗,不能 與他人共享,但意義記憶卻是從插曲記憶中衍生出來,進而發展成一般化的、概念化的知識 。
譬如,我們都知道松樹和櫻花樹都是“樹”。那是因為“我家庭院的櫻花樹”或“某某 堤壩上的櫻花樹”之類的插曲記憶被一般化,於是“樹”這個概念就慢慢浮現出來的結果。
至於“意義記憶”中的資訊則比與“插曲記憶”相關的資訊更容易被彙整成形儲存於頭 腦當中。因此,就算你沒有辦法立刻回答“一個星期前的晚餐你都吃了些什麼?”(插曲記 憶)的問題,也能很快答出“晚餐的代表性食物是什麼?”(意義記憶)的問題。
超級記憶力訓練法 第一部分(8)
那麼,當你在閱讀本書時,文章的意義又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被記憶下來的呢?文章是文 句的集合體,而文句又是單字的集合體,因此我們可以說,文章的意義記憶被這些要素所統 合,表現出階段式的構造。
其實,事情並沒有這麼複雜。譬如,“鋼琴師把手指頭放在鍵上”這個文句的“鍵”是 指“鍵盤”,一般人不會多做他想。或者,你到一家常去的咖啡店,即使什麼都不說,服務 生還是會給你送來你經常點的咖啡。文章也是一樣,我們很容易透過文章的前後關係或因果 關係、脈絡,或者過去的行為模式掌握其意義。
我們的腦袋裡不但有單字層級的意義網路,還有將文法、經驗或過去的反應等集合成體 制化的計劃。
假設我們要重組以下順序凌亂的文句,使其成為一篇順暢的文章。
a�因此便到超級市場去了。
b�吃火鍋的配料豐富極了。
c�最後買了羊肉、蔥、米粉等。
d�今天傍晚,好久不見的侄子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