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第4/5 頁)
能一口一句地自稱“臣構”。
當秦檜和他的黨羽們輪番發表著類似“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嶽某若深入,豈不危也?”的言論時,膽小如鼠的高宗皇帝真的害怕了。
高宗皇帝害怕的是,如果岳飛“稍有挫衄”,讓戰火引到江南地區,他就全盤皆輸了,臨安就做不成安樂窩了。
所以,高宗皇帝最好的選擇莫過於見好就收,保持與金國和談的籌碼。
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背向
對於岳飛的辭職請求,高宗皇帝並不答允,而是給了岳飛一道回詔:“方資長算,助予遠圖,未有息戈之期,而有告老之請。雖卿所志,固嘗在於山林;而臣事君,可遽忘於王室?所請宜不允。”
非但如此,臨安府朝廷還查明,在這次北伐當中,岳雲“功先諸將”,但岳飛按照慣例,不予上報。
結果是,朝廷認為岳飛的做法“顯賞未行,殊非國典”,於是將岳雲升遷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
很明顯,儘管猜忌已甚,只因為“未有息戈之期”,高宗皇帝還不敢順水推舟地削奪岳飛的兵柄。
只要尚未與金國簽訂和約,他岳飛還是高宗皇帝最大的依仗,高宗皇帝肯定不會自廢武功,拆掉自家的樑柱。
於是乎,帶著滿肚子的屈憋、憤恨和不滿,在朝廷多次催促之下,岳飛還是前去臨安府覲見皇帝。
只不過,在見面的時候,君臣兩人都頗感尷尬,高宗皇帝做了一些門面上安撫功夫,而岳飛也沒有多做解釋,只是禮節性的拜謝了事。
可惜了,真的太可惜了。這幾乎是岳飛最後的一個機會,可以跟高宗皇帝解釋清楚當前金宋兩國的軍事形勢。
當初張浚可以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勸服高宗皇帝把行宮從臨安府前移到建康府;為什麼你岳飛不可以跟高宗皇帝解釋清楚,讓高宗皇帝重新支援你。
可能岳飛認為。在之前的戰報中,自己的意思已經表達得很清楚。宋金兩國的形勢也已經分析得很透徹,在此不必囉嗦重複。
但是你岳飛應該知道,宰相有一個權利,叫做“留中不發”,不但下面的報告可以被壓制下來,甚至皇帝的聖旨也能夠被截停。
這種事情,不要說秦檜,即便是當年的李綱也曾做過。
作為一個邊防大將。每次與皇帝見面的機會都非常的珍貴,為什麼就不去多爭取一下,起碼能夠噁心一下秦檜也好嘛!
可惜的是,岳飛沒有這樣做!
《宋史。岳飛傳》中有這樣的記載:“飛力請解兵柄,不許,自廬入覲,帝問之。飛拜謝而已。”
岳家軍的班師回朝,對於中原地區的義軍和百姓的打擊是非常巨大,而且是毀滅性的,因為等候他們的將會是女真人的無情報復。
李寶軍在開德府一帶被金將徐文所敗,被迫向南方轉移。
李寶在廣濟軍奪取金人的綱船隊,虜獲很多銀、絹、錢、糧。乘船沿運河南下。到達徐州時,李寶依曹洋的建議,襲擊一支前往增戍的金軍,殺敵無數,捉住七十餘人當活口。
這支義軍途經淮陽軍時。有金兵數十騎從後追來,問是何人。李寶徑直答道:“我曹州潑李三也,欲歸朝廷耳!”
李寶很快擒獲了幾十名俘虜,等部隊到達楚州後,將俘虜全數交付韓世忠。
見李寶如此勇悍,韓世忠殷勤款留,李寶截髮大哭,表示一定要還歸岳家軍。韓世忠只好寫信徵詢岳飛的意見。
岳飛回覆說:“是皆為國家報虜,何分彼此。”
於是、李寶就在韓世忠軍中正式任職。
在京東,襲慶府奉符縣(金改為泰安州),“卒徒”張貴領導的抗金義軍,被金將王伯龍所鎮壓。
鎮守西京河南府的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