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部分(第1/5 頁)
在資本主義國家中,一方面是垂死的世界帝國——大不列顛帝國,另一方面是一心想繼承其衣體的‘殖民地’——美國。
美國決心取代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蘇聯急著要染指巴爾幹、達達尼爾海峽、波斯和波斯灣。英國急於要保住它的不義之財,保住它在地中海的實力。
這些國家已經在爭吵不休,他們的對抗顯而易見在隨時增長。如果德國現在能給以極沉重的打擊,這個人為地聯合起來的戰線將隨時霹靂一聲地垮臺。
最後,當一方或另一方承認誰也打不贏時,戰爭就告結束。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讓敵人知道,不管他們怎麼樣,他們決不能打垮我們。
決不能!決不能!一次成功的戰術性進攻,無論如何,將使盟軍的計劃長期受到挫敗,迫使盟軍面臨首先得在他們的政治領袖之間展開討論的問題,現在阿登地區的盟軍就是咱們的目標,咱們要徹底乾淨地消滅他們,讓盟軍知道德軍是不可戰勝的。”
但是,隆美爾的確承認,南錫這個目標是有點冒險,或許是現有部隊及其條件力所不及的。不過,他還是決定全力進攻南錫,徹底包圍阿登地區的盟軍,因為德國需要一個喘息的機會。他希望透過這次攻勢,他對其成功深信不疑——再次奪回主動權,為發展和使用新式武器贏得時間,還為盟軍陣營的預期分裂爭取時間。(未完待續。)
第586章 重返前線的巴頓
眼下西線比東線的機會要好,比起東線來,西線的距離較短,運送必要燃料的代價較低,重要戰略目標處在現有兵力、兵器更容易達到的地方,而在東線蘇聯戰場,戰爭需要在截然不同的條件下進行。
另外,英國人和美國人不是紅軍或蘇聯政治領導人那樣的強硬對手。英國人即將山窮水盡,而美國人如果看到事態轉而對他們不利,很可能垂頭喪氣。
隆美爾接著分析說:
“要是我們成功,我們將粉碎敵人的整個西線,那時西線形勢將暫時穩定下來,這將使我們能抽調部隊到東線受到威脅的地區,那時候我不相信蘇聯能長期抵抗我們幾百萬德國精銳部隊的進攻,我們將肯定主宰自己的命運。”
隆美爾不但重視黨內領導人、前線和大後方的心理作用,而且還重視同盟國家的輿論和軍隊的心理作用。
隆美爾認為“永遠地削弱西方列強的心理”,希望以此動搖敵人大獲全勝的信心,使他們放棄要德國開闢第二戰場的願望,叫他們更願意透過談判實現和平,隆美爾在演講結束時宣佈:
“勝利屬於德國,勝利屬於偉大的日耳曼民族。”
阿登地區的英美聯軍又被德軍包圍了,這可是連續兩次了,美國民眾開始出現悲觀的厭戰情緒,他們舉行各種反戰遊行,這些遊行的民眾甚至把怒火發洩了回國的巴頓身上,說他是“美國的恥辱”,是“殺人犯”,把無數的美國人送進了德軍的包圍圈,巴頓家的玻璃每天都要被砸好幾次。
倔強而剛強的巴頓受不了那,主動請纓,要擔任阿登地區的英美聯軍指揮官,巴頓寧願戰死,也不想忍受屈辱,再說阿登地區的英美聯軍指揮官蒙哥馬利也想走,丘吉爾已經要求艾森豪威爾幾次了,把蒙哥馬利調離阿登那個危險的地區,蒙哥馬利可是丘吉爾手中的王牌將軍,丘吉爾當然不願意讓他戰死在阿登地區。
巴頓如願以償,又回到歐洲戰場,擔任阿登地區的最高指揮官。
1941年11月,歐洲的英美聯軍士兵們在風雪中企盼著聖誕節的到來,盼望著假期、禮物以及好天氣,冰冷潮溼的衣服安在身上可真是要命。
英美聯軍的第3集團軍司令喬治﹒史密斯﹒巴頓一邊詛咒著鬼天氣,一邊讓牧師寫禱文……他需要好天氣,在這種天氣裡空軍無法出動,巴頓的裝甲部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