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頁)
在他的一生中,都是這麼做的。30歲以後,他還向別人學過琴,問過禮,拜過師。
有一次,孔子向一位叫師襄的樂工學習彈琴。老師先教給他一支曲子,可沒有告訴他曲名是什麼。孔子非常喜歡這支曲子,一連幾天都反覆彈著它。老師聽了笑著說:
“你彈得不錯了。我再教你一首新曲吧!”
孔子說:“我會彈這曲子的調子了,可彈琴的技巧還不行,還得多彈幾次才行。”
過了些日子,他彈琴的技巧大有長進,老師又想教他學新曲子。孔子搖搖頭說:“不行啊!這曲子的精神,我還沒體會到,還是讓我多彈幾天吧!”
不久以後,孔子把這支曲子彈得十分動聽,連老師聽著,也入了神。孔子對老師說:“這支曲子氣勢不同一般,我想,除了周文王,別人恐怕作不出這樣精妙的曲子來。”
老師聽了,向孔子連連作揖說:“你真高明,當初我學這支曲子的時候,我的老師說過,它的曲名叫《文王*》啊!”
………【11、李白從小立志成才】………
李白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詩人之一。他之所以能“開口成文,揮翰霞散”,寫出數以千計為人民傳誦的詩篇,主要是他長期刻苦學習勤奮鑽研的結果。當然,與家教也是不無關係的。
李白的父親是個很有文學修養的人。李白剛剛懂事的時候,有一次聽到父親在書房裡朗讀《子虛賦》,那優美動聽的文詞,使李白人迷人神。開始,父親以為他聽不懂,後來父親發現每當他朗讀詩文的時候,李白便到父親跟前,眼睛盯著父親,認真聆聽。有時竟隨著父親感情的起落表示悲歡。於是,父親便留他在書房裡一塊學習,一塊朗誦。幼時的李白幾乎每天都是在書房裡度過的。
在父親的教育下,李白“五歲誦六甲”(指推算生辰年月的六十甲子),“十歲觀百家”(指諸子百家的各類書籍),十五歲開始學寫文章和詩歌。他最早寫的《惜餘春賦》、《明堂賦》、《大獵賦》都曾受到文豪的重視。
李白的進取精神特別強,他甚至有超過司馬相如的抱負。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他下了很大決心,同一位好朋友住到成都附近的青城山裡去,專心攻讀,博覽群書,鑽研詩文書法。他在青城山,一連苦讀了好幾個年頭,都不曾進城去閒逛一次。
但是,少年時的李白,在學業上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動搖的。他在四川眉州象耳山讀書的時候,一度對學習的艱苦和緊張適應不了,曾想中途放棄學業,做一個自由自在、隨意飄遊的浪子。
一天,他離開象耳山,正走到山下小河邊時,遇見一位頭髮花白姓武的老大娘蹲在河邊杵。李白好生奇怪,走上前去問大娘幹什麼。武大娘指著鐵柞說:“我要把它磨成針。”李白以為老大娘在拿他開心,不相信老大娘的話,問道:“這麼粗的一根鐵杵,能把它磨成針嗎?”老大娘意味深長地對李白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聽了心裡不覺一怔,頓時感慨萬分,獨自一人在河邊沉思了很久,從中得到極大的啟發。於是,他又堅定地往山裡走去,決心繼續歸山終業。
從此,“鐵杵磨成針”成了李白的座右銘。他始終以這種精神來要求自己“讀破萬卷書”。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後來做的詩,都能達到有如信手拈來、妙語天成的程度。
………【12、宋廉不懼艱險】………
宋濂字景濂,明朝初年浦江人。官居學士,主修《元史》,參加了明初許多重大文化活動,參與了明初制定典章制度的工作,頗得元太祖朱元璋的器重,被人認為是明朝開國大臣之中的佼佼者。
宋濂年幼的時候,家境十分貧苦,但他苦學不輟。他自己在《送東陽馬生序》中講:“我小的時候非常好學,可是家裡很窮,沒有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