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第4/5 頁)
並且這是這個時代的規矩,假如日後人口擴大十倍,以幾億十億來計,也許一省封疆大臣就有著紫氣。
但是區別還是很明顯,首先是華蓋。
所謂的華蓋,就帶著人主的意思,華蓋者,庇護萬民之傘,往往只有主人才會形成,至少帶上點主人的位格。
不過,這些都是外格,真正的代表,還是鼎。
鼎實際上不僅僅是立國的重器,它就是政權的化身,它吞吐氣運,才有著國運。
鼎器不壞,就自然源源不斷有氣運,按照某種說法,就是鎮壓氣數。
華蓋和紫氣,都可能被臣子所有,唯鼎只有“真命之主”才有。
在古代,封疆裂土,所以才有“天子九鼎、諸侯(國)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的說法。
這實際上就是承認土地是屬於臣子所有,同樣具備部分人主的位格。
當然九鼎傳說,最早是禹將神州大地劃分為九州後收天下之鐵鑄造的的九隻鼎,它代表了九州。
但是實際上,這說法早就被歷史淘汰,自祖龍後,天下一統,天命歸於一人,鼎自然就歸於一個,所以祖龍後,天下只有一鼎了。
人主假如還迷信祖制,建九鼎,實就有氣數分裂之隱患。
這些思考電光火舌之間,就已經完成了,王弘毅正式領受著楚王的位格,這時,還要回到大殿,宣讀第一道立國詔書。
當下王弘毅又拜謝,結束祭祀,這時,天空都是晴朗,陽光明媚,一掃前幾日的陰沉天氣。
樂聲中王弘毅徐步出來,足有數千的人肅穆侍立,見他下來,立刻伏身行禮:“吾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他們是官員自然不會喊萬歲。
王弘毅微微一笑,吩咐:“傳旨,上輿,回宮!”
“是!”有人忙應一聲,只聽三聲炮響,旌旗蔽日,軍民如龍,逶迄而行,返回城中,卻沒有直接回內宮,而是來到了朝會時所用的大殿上。
大殿肅靜了下來。
王弘毅腳步在臺階上響了起來,殿中靜至落針可聞,唯有著王弘毅衣衫摩擦的聲音。
在極靜裡,王弘毅坐到了王座上,這王座又寬又高,端坐中間,說不出的尊貴莊嚴。
“跪!”有內侍尖著嗓子,衝著下面文武百官喊著。
百官頓時跪成一片。
這時,細樂聲起,六十四個樂師各按方位,以黃鐘大呂十二呂樂律為主,以蕭笙琴和聲,編鐘銅磐相伴,樂聲中,群臣按禮儀,跪著高呼:“王上千歲,千歲,千千歲!”
喊著,一起叩下頭去。
因練習過幾次,自熟練無比。
瞬間,王弘毅就明白,自己不是定遠將軍,不是蜀國公,而是獨立建國,統御萬民的楚王了!
就算早有準備,臉上還是有著一絲潮紅。
“眾卿家,免禮平身。”王弘毅莊嚴的朝下面的臣子說著。
“謝王上!”百官起身,按照官位,依次站好。
這時,一股紫氣從四周匯聚而來,集於殿中,整個大殿,都顯得越發的莊嚴起來。
唯一能見到此景的王弘毅,心下暗喜。
徐徐掃過眾臣,王弘毅說著:“孤登基稱王,此時坐在了這王座上,心裡一時間,想得很多。”
“孤稱王,無非是為了天下太平,政治歸仁,自當以武平定天下,孜孜求治、夙夜不倦,使寒者得衣,飢者得食,鰥寡孤獨廢疾者,都有所養,共享太平盛世,是孤之願!”
王弘毅掃視著群臣:“孤仔細思量過,天下之先在於立道。”
說到這裡,斂了最後一絲笑容,臉色隆重:“道是什麼?道就是今日孤明文天下之要旨,如今宣讀給你們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