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4/5 頁)
了想,說著:“銅五鉛五,成色也不算差,卻也顯不出成績,蜀中銅多,用銅六鉛四也不礙事,卻能迅速流通,再說,這和氣數相連,凡盛世太平國運隆昌,制錢的成色就好,分量就重。到了民生凋蔽烽煙四起時候,錢就輕薄,不能單看耗費。”
“蜀中安定,是要多方面,錢就是很大一方面,錢厚實,百姓就安定,外地也很願意和我們交易,這影響的方方面面就大了,我們不能因小失大。”
蜀中多金銀銅,記得地球上,清朝王弘毅朝,還是四川鑄錢為國之重部。
而且,銅錢的問題,困擾著眾朝上千年,實際上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貿易順差。
當大量白銀和黃金流入中土,就可制專門銀元和金元來流通,特別是銀元,這使銅錢的需要大幅度降低。
一個銀元價值一兩,相當於一千錢,事實上一旦進入太平盛世,一個銀元已經可以充當貨幣,並不算太大。
王弘毅心中自然有主張,這些日子他已經摸清楚了這個世界的時代脈絡,這時大概處於地球上宋明之間。
許多穿越者一開始就搞什麼海貿,卻不想想有二大難題。
第一就是航海技術,第二就是想貿易,必須是有著貿易國——三國時和誰去作生意?
現在西秦雖然崩亂,但是西秦大陸列國已經發展出來,因此只要奪下南方,一開發,立刻財源滾滾,宋朝一年有2000萬貫海關收入,現在也不難。
還有一件事,是度量衡,王弘毅卻還是稍微修改了下,原本就是五百克是一斤,卻令十兩一斤,而不是十六兩,又十錢一兩。
現在一丈等於十尺,一尺等於十寸,王弘毅檢視了下,大概估計這個時代的一尺,就等於35厘米左右,因此就直接三尺一米,多了個“米”出來了。
這是為了他自己的習慣。
李顯小心翼翼稟告的說著:“可是開礦需要眾多人手,主公,現在開墾都來不及,哪有這樣多銅工?”
王弘毅仔細聽著,一笑說著:“所以才要和大家商量西益州的事——張攸之,你說說情況。”
“是,西益州有越山郡和永昌郡二鎮,其中關鍵是永昌鎮,有兵一萬,是西益州重鎮,其藩帥錢慶復剛愎自用,以為一萬兵就可抵禦大軍,越山郡有兵六千,實不足為患,至於建山、越成、慶河、廣寧、定南眾郡,一繳就可平定,唯漢族人口不多,山間族勢大,卻很難治理。”
“歷來這類問題,平定易,治理難。”王弘毅問著:“眾位有何意見?”
丁虎臣就躬身說著:“依臣之見,這事很容易,無非就是剿字,殺,殺的怕了,就自然服了。”
王弘毅聽了含笑不語。
李剛就有不同意見:“山間族有三十萬,如何殺得?宜以良將直接擔任山間族最繁忙的地區擔任縣令,又以郡守統籌之,又打又拉,自可平定。”
這就是打和撫的方法了。
“臣反對,這方法是好,但是卻要使我鎮大半軍力牽制在西益州,這絕對不行。”虞昭立刻表示反對。
王弘毅又問著:“張攸之,你呢?”
“剛才聽聞三位大人,都有道理,臣覺得,先以大軍威懾,令各保疆界,然後分兵扼諸險要之地,將山間分割包圍,其間只修繕藩籬,不與交鋒。待穀物將熟,縱兵掠奪,以飢餓迫使山間出山求活,自可收籠所用。”張攸之說著。
這方法綜合了上面的意見,眾人頓時暗罵,這時卻一起看向王弘毅,求其決斷。
王弘毅這些日子盤算已經很長時間,又回憶著歷史上地球上怎麼樣處置,這時,已經決定乾坤獨斷了,站了起來,說著:“現在是垂正十四年冬了,再過一個月,就是垂正十五年了,孤想到這裡,心中就不安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