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5 頁)
得下來?”
厘芄從容的背了一遍。
官人說:“事情是這樣的。昨天已經有人答應今天來移杆,只是現在未到。本府給到今天中午為限。如果中午過了未有人來,自然有勞各位。各位不妨到待房稍候。”
三兄弟被領到一處供待客的小屋。這小屋不大。地中央放一個高几,牆邊也放了長木板,供座位用。高几上放了梨,李,南瓜片。這是待客的水果。
一時間無話。
現在交待一下:接待三兄弟的那位正堂正坐的官人就是中華史上著名的變法大家公孫鞅。公孫鞅又叫衛鞅,又叫商鞅。這個人初來秦國就一改流行的跪坐的姿式,在變法府實行如今天的坐姿。公孫鞅被車裂以後,他實行的坐姿終於沒有流行起來。這是後話。
過了好一會,有人來引3兄弟回到正堂。坐定。
公孫鞅說:“事情不巧。昨天應召的人已經來了,現在,正在城門前移杆。這事就無法再勞各位。不過麼,既然各位看得起本府,並不遠應召,誠意可嘉。雖然無杆可移,本府還是如約奉送各位酬金十兩。”
說到這裡,公孫鞅頓了一下,順手抬起幾桌上的一塊金,說:“這塊金五兩足,先奉贈各位,請收好。本府還有話說。”
話音剛落,一個府吏將那塊金送到厘芄面前,給了厘芄一個措手不及。慌忙間厘芄接了金,要推辭卻來不及了。照理,應該起身,拱手相謝,這些,厘芄都沒有來得及作。
讀者,在秦時,人重義。這義,其實就是社會的習俗。象食言為恥,無功不受祿,鄙視寡廉鮮恥之類的意識很重。在古時,沒有成文的法律。習俗就相當於今天的道德,法律。當下,厘芄覺得惶恐,羞愧。臉漲得通紅,呆若木雞。一時間,站不是,坐不是,留不是,走不是,無所適從。
公孫鞅又是一笑,緩緩說道:“本府在十年前也是各位的年紀,尚未結束學業,那時就懂得一點道理。國家者,先有國,後有家。為國者,法為先。鞅不敢忘。鞅看各位並非等閒人。你我共事,鞅再求之不得。各位可以回家與父輩相商,三日後來府報道。本府自有重任。屆時另有五兩金奉贈,決不失言。”
公孫鞅說話雖然客氣,卻沒有商量的意思,也不留三兄弟說話的餘地。就這樣,三兄弟糊里糊塗的出了變法府。不過,有一點是清楚的,變法府給了3天的假期。
三
回來以後,三兄弟被引進祖父的堂室。老人端正跪坐,四人垂手侍shi立,靜聽。
“吾祖非秦,百里,滅堙之。不知所以。是銘,祖之銘。慎用者矣……”
祖父的話三兄弟都聽不懂。厘族長作了翻譯:
我族的祖上不是秦國人,我們本是一個叫作百里的小諸侯國,祖上建國的時候經過丈量,正好百里,所以就叫作百里侯。百里侯後來被另一個諸侯國伐滅。我們的祖上就是那個時候逃出來,以後又經過了幾次的逃散。逃散的百里人中有一支進了秦國,以後才有了我們這些後代。據說,後來伐滅我們百里侯的諸侯也被伐滅了。現在,我們無法知道百里人在哪裡。
我要告訴你們一些話。這些話一定要記住,不可忘記。這些話不是我的話,是祖上的話,要一代一代的傳下去。至於怎麼作,那是子孫自己的事情,別說祖上沒有指教過。你們已經長大成人了,或東或西自己酌量作好了。
我們入秦的這一支百里人出過名人。這個名人叫作百里奚。百里奚曾作到相位。百里奚的政績很好,名聲也很好,百年而終。我們百里人託他的福,家族一天一天的興旺。再後來,百里人又出了一個名人。這個人叫作百里孟明。百里孟明曾經作到大將軍。有人說,百里孟明是百里奚的兒子,有人說百里孟明是百里奚的後代。
老人講的故事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