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4/4 頁)
因為關係自己切身命運,胸中的一下想法不敢放開寫,朱影龍看的不禁有些意興闌珊,看來科舉真是一個埋汰人才的制度,要改呀,要改呀,可該怎麼改呢?
其實不是科舉不好,自己那個時空什麼中考、高考、考研什麼的,不就是科舉制度的一種延續嗎?只不過面向的物件不同而已,一個是整個社會,而科舉單一的面向朝廷而已,而是科舉不夠靈活,考試的內容太死了,還搞出什麼八股的臭規矩來,相比而言,科舉剛開始的時候,比現在的單烤臭八股要好的多了,初唐時期那人才鼎盛,科舉考試可不向現在這樣又悶又臭,簡直就是埋葬國人的聰明才華,也埋葬了許許多多崛起的機會。
經過一番商議,朱影龍最後親筆點了熊汝霖為新科狀元,李二何為榜眼,黃鼎臣為探花,這是一甲頭三名,二甲第一名給了夏允彝,第二名給了瑞徽,第三名陳子華,第四名……
同時軍機閣負責進行的武舉考試,報上了頭名狀元是朱可貞,順德人,朱影龍也一併圈點了。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cmfu。,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第十二卷:革弊圖治之第三章:制度變革(一)
極思動,皇太極要比朱影龍動作要還快一些,後金國 政權構成並沒有完全定型,所以他要改要變,相對來說要容易了些,而明朝已經建國兩百多年了,許許多多的東西經過增增補補的,都成了定型,有的還成了一成不變的所謂祖制,要給它動手術難度相當的大,搞不好就會有全盤傾覆的危險,所以沒一步朱影龍都走的相當的慎重。/
皇太極在范文程給他的謀劃下,開始了金國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變革,總體來說歸為三條。
第一,“安民”。努爾哈赤晚年,境內的人民反抗如火如荼。皇太極繼位後提出:“治國之要,莫先安民”。他知道漢官漢民備受虐待是禍亂之源,因此規定,凡國內漢官漢民即使從前想逃跑的及令“奸 細”往來的,事屬已往,不再追究,結果“逃者皆止,奸細絕跡”。皇太極非常強調滿洲、漢人“均屬一體”,審罪、服役,不要有差別。他了解到從前按滿官品級分配被掠的漢人為奴,編莊服役,漢人常受欺 凌,就改革為每個備禦止給壯丁八人,牛二頭,其餘漢人,分屯別居,編為民戶。他還禁止諸貝勒大臣屬下私至漢官家勒索財物及進行騷擾。這使漢人得到安定,感到後金統治下的地方是一塊“樂土”。
第二,“重本”。後金進入遼瀋以後,不僅當地漢人從事農業,連滿族也把農業作為本業了。皇太極愛惜民力,停止修城築牆,為的是 “專勤南畝,以重本務”。他下令,所有村莊田土。八旗既已穩定,以後就不要變更了。對莊民的財產及所養牛羊雞豬等,都不準任意妄 取。
第三,加強集權統治。努爾哈赤時代的後金帶有濃厚的民族原始特色。皇太極當汗以後,傾心仿照明朝大搞**集權。他上臺伊始,設了八大臣管理國務,稱八固山額真,在旗內總管一切事務,國家有事,與諸貝勒“偕坐共議”。狩獵出師,各領本旗兵行,還負有稽察責任。固山額真的設立,削弱了諸貝勒地權力,卻加強了汗權。更有過之者是廢除三大貝勒“值月”制度。天命六年努爾哈赤命四大貝勒“按月分 直”,皇太極即汗位,四去其一,其餘三大貝勒仍“分月掌理”,這是一種分權制度。現在完全改為由以下諸貝勒代行值月之事。皇太極的權力便高高在上了。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國,直到皇太極為汗。政府機構還不大完善。為了強化統治,皇太極根據漢官范文程、寧完我的建議,仿照明朝的政體,正式設立了六部。並以代善、阿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