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5 頁)
【致 謝】
多年來,不計其數的朋友、同仁、學生及其他人為筆者的諺語庫添磚加瓦,他們與筆者分享諺語財富,往往還附上富有啟迪的解釋。首先讓我感謝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鑑於不能一一點名致謝,我謹在各章所附的諺語彙編標明瞭各諺語的口頭或書面出處。
20世紀90年代,筆者、Sanjukta Gupta、 Sabine Cohn、Ang lica Malinarich…Dorfman四人共同執筆,完成了小亞細亞、猶太、拉美的荷文版諺語集,對諸君此次慷慨授權,謹表謝意。廈門的黃明芬列出一長串漢語諺語,Kwame Anthony Appiah 整理出其母Petty Appiah在迦納收集的特威諺語,Cl mentine Faik…Nzuji提供了剛果諺語,Dobrinka Parusheva貢獻出保加利亞諺語,Mavis Noordwijk寄來蘇裡南的斯拉南語諺語,Anne van de Zande送來一本俄文版莫斯科諺語集; Beer Schroder贈送了一本在新加坡發現的亞洲諺語集,特此鳴謝。感謝中國社科院少數民族所同行楊恩紅的引薦,使筆者在北京結識了著名的諺語專家劉曉路。
衷心感謝萊頓大學對筆者的研究工作一如既往地予以必不可少的莫大支援。萊頓大學人文學院及其下設的各大研究學院是生氣勃勃、催人奮進的工作場所,幾十年如一日,著力於東西方文化方面的研究,各種本土文化專家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問學者攜手共創廣闊的跨學科、跨文化接觸和交流空間。
因為1999…2000年幾家單位慷慨贊助,筆者才得以建立諺語資料庫,才得以推進對不斷擴充的資料的研究。謹向荷蘭國家科學研究組織(NOW)、萊頓大學非西方研究學院(CNWS)、萊頓大學基金會(Leids Universiteitsfonds)和格拉塔馬基金會(Gratama Foundation)表達誠摯的謝意。沒有這些組織的經濟支援,本書的前期工作就不可能順利展開。
感謝Gijs van Rij 和Mieke van der Stel在建立資料庫的過程中協助解決了許多電腦方面的問題。Hedda Post堅持不懈,把資料庫系統做成文件卡片資料,並發表富有洞見的評論意見。Juanita Diemel輸入許多文件卡片,Andrea Lion幫助筆者找到許多參考文獻,出色的學生助手Thera Giezen兩年來亦做了不少稱職的工作,一併致謝。萊頓大學的同事、比較語言學家Uwe Blaesing及非洲語言學家Felix Ameka 對國家、語言名稱表也做出了有益的評論。
2000…2001年,筆者應邀到瓦森納的荷蘭高階研究所(NIAS)從事研究。本書的誕生離不開該所這次邀請。衷心感謝所長、主任及全體員工,是他們使筆者的旅居生活完美無缺。Petry Kievit-Tyson 和Anne Simpson愉快地替筆者修改英文書稿; Yves de Roo構思了一個巧妙而便於進行材料比較的電腦程式,特表謝意。大部分章節的初稿在荷蘭高階研究所成形,寫作過程中得到諸位同仁的批評指教,其中Philip van der Eijk、 Henk Maier、 Chistine Oppong、Agnes Verbiest對多個章節的意見令人茅塞頓開。Mark Geller認真閱讀了每個章節的每一稿,他興趣盎然,快樂友善,極其鼓舞人心,催人奮發。
筆者應Les Treilles基金會及基金會主席Anne Postel-Vinay女士的慷慨邀請,在法國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