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寶島之行(第1/2 頁)
各位讀者大大,本書評分太低了,能賞個五星好評嗎?謝謝各位了!
相比何瘋子和豆大仙,章悶騷的結果算是最好的,紅磡之後,不吵不鬧,認認真真的做音樂。
1997章楚發行了自己第二張專輯《造飛機的工廠》,結果惡評如潮,章楚情緒低潮,再也沒發表過搖滾作品,人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所以有人才會說:紅磡之後,章悶騷死了,何瘋子瘋了,豆大仙成仙了。
廖鴻儒安慰道:“這也不能全怪你,畢竟是他忘詞在先…”
張培仁喃喃道:“演唱會忘詞不是很正常嗎?”
廖鴻儒一臉嚴肅道:“這一點也不正常,對自己音樂要求嚴格的人,是不可能在演唱會這麼重要的場合忘詞的!”
張培仁嘆息道:“即便如此,我的責任也不小,鴻少,現在搖滾樂勢微,你一定要扛起搖滾樂這杆大旗!”
廖鴻儒鄭重道:“放心,我不會放棄搖滾樂的,今後的每一張專輯都會有一兩首搖滾歌曲!”
“那我就放心了!”張培滿臉欣喜道。
從此不難看出,張培仁是真心喜歡搖滾樂,原時空,張培仁不僅挖掘了魔巖三傑,回寶島還挖掘了伍百和張鎮嶽等搖滾歌手。
張培仁自幼痴迷搖滾,是鮑勃·迪倫的腦殘粉,為表景仰,他和一位音樂人把Bob Dylan的名字拿去用,一個叫Landy,一個叫Bobby,後者就是陳昇。
1980年約翰·列儂遇刺身亡後,寶島許多熱愛搖滾的青年表示哀悼。
張培仁覺得還不夠,真刀真槍地跑去找樂隊、拉贊助,搞了場轟轟烈烈的演唱會。
演出臺上,有後來給《笨小孩》編曲的江建民,還有唱《情非得已》的庾澄慶。
後來,張培仁成為了滾石唱片國語事業部副總,但他還是整日憂心忡忡。
彼時,寶島音樂只有偶像、抒情,“靡靡之音”大行其道。
張培仁心想這不行,表達太單一,審美太趨同,再過20年,怎麼跟歐美音樂抗衡?
張培仁無意之中聽說內地的搖滾氛圍很濃,便毅然決然來到內地。
來到內地,他被內地這濃濃的搖滾氛圍給震驚到了,他也趁機認識了崔建、豆大仙等人。
透過接觸,他發現內地物質匱乏,資訊也閉塞,但熱愛搖滾樂的青年還真不少。
另外,崔劍、豆大仙這些搖滾歌手雖然才華橫溢但卻非常窮,很多人甚至連一把吉他也買不起,即便如此,他們對搖滾樂的熱情卻絲毫不減。
這令張培仁百思不得其解,寶島、港島、東南亞,那麼多有華人的地方,不缺資訊、不缺資金、也不缺好的器材,怎麼就沒有誕生像樣的華語搖滾?
為什麼?為什麼偏偏是當時相對落後的北京?
不管什麼原因,一心要讓中國搖滾成為亞洲新標杆的張培仁在這群搖滾人身上看到了希望…
他立馬回寶島賣掉了房子,辭去滾石唱片的副總職位,然後帶著買房子的錢回到北京成立了子公司魔巖唱片,隨後便籤了唐朝樂隊、魔巖三傑等人。
不久之後,張培仁便為魔巖三傑都發行了唱片。
但結果不容樂觀,國內雖有搖滾的影子,卻並沒有像國外搖滾那樣大紅大紫。
九零年代更愛聽流行音樂或情歌,比如劉天王的《忘情水》、張天王的《吻別》、小虎隊的《愛》等等。
於是,張培仁產生了要擴大搖滾樂影響力的想法,有了這個想法,他便將目光盯在娛樂業高度發達的香江。
於是便有了94年香江紅磡搖滾演唱會,一舉將中國搖滾樂推向了巔峰。
誰也沒想到,紅磡過後,內地搖滾急轉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