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5 頁)
程遠剛部乃烏合之眾,久困山中缺乏糧草,被擊敗也屬正常。著漁陽太守鄒丹前去招撫,如招撫成功,該部劃歸田楷統領。如對方不受招撫,讓中陽(鄒丹的字)臨機決斷,確保後方穩定,不得有誤。”
“諾”關靖答應著,恭身退出房門。
...
幽州薊縣,州牧府。
劉虞跪坐於上位,從事鮮于輔和齊周跪坐於兩側。
三人也正在商談有關燕山突然出現一支幽州軍的事。程遠剛身亡後,其部分屬下不願再戰,索性趁亂開了小差,逃到了山外。這件事因此被傳了出去,這才傳到了公孫瓚和劉虞的耳朵裡。但後來的事情,包括龐春歸順凌雲的情況,他們並不知道。
“東良(鮮于輔的字)、子元(齊周的字),二位有什麼高見。”劉虞問。
齊周答道,“前些時日公孫贊兵敗界橋,如今他的部曲四處擄掠,從未聽說在燕山尚有駐軍。如果這支人馬是公孫瓚的,為何養在深山,其用意何在?糧草如何供應?這些都很難說通。屬下認為為,那些人一定不是公孫瓚部曲,如果不是士族的部屬,就一定是佔山的賊寇。”
“屬下同意子元的判斷。”鮮于輔附和道。
劉虞點了點頭道,“二位言之有理,既然已經大概猜出去他們的來歷,可有何良策。”
“主公,前些時日準備兵馬欲討伐程遠剛部,恰巧其被賊寇所滅,不如立即出兵剿滅,以絕後患。”鮮于輔道。
“不可,東良太操之過急了。主公,依屬下之見,先派遣一人前去招撫,允諾其頭領別駕司馬之職。如其歸附,自然不用動一兵一卒。如其不識時務,可令公孫贊前去剿滅。如此一石二鳥,若公孫瓚不同意,抗命之罪可握在主公手裡。只是此事宜早不宜遲,若遲了公孫瓚先招撫了去,於主公不利。”
聽齊周說完,劉虞的臉上露出了微笑,“子元之言,甚合我意,不知遣何人前往招撫合適?”
聞言,齊周站起來施禮道,“子元願往。”
第十九章 內務府總管
(推薦期間,來回打滾求收藏。)
都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凌雲倒好,來了一個前人栽樹,後人蓋房。
長得又高又直又粗又大的樹都用來蓋房子了,一些像小姑娘一樣的樹,還有一些像老太太一樣的樹,凌雲也沒放過,來了一個老少通吃。只要是劃定區域內的樹木全都砍光。
能幹什麼的就幹什麼,統統物盡其用,實在不堪重用的,都拿去燒火煮飯。
前幾天出去考察地形時,凌雲才發現,大營房所處的位置剛好四面環山。四
處的山頭大小高矮不一,起起伏伏,與大營位置的平坦連線起來,好象一張大煎餅四周擺滿了窩頭。
這張大煎餅並不是圓的,具體什麼形狀,凌雲也說不清楚,前凸後翹,兩頭出哨,形狀極不規則。
形狀倒是次要的,凌雲最在意的是面積,眼下看這面積要容納滿額的一萬軍士和一萬平民困難不小。
所以凌雲必須得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一棵樹都不能留,空出來的位置全部修建建築。他曾找蓋房子的平民探討過,想蓋木樓。在技術上沒有問題,平民能夠蓋起來。可是問題卡在了智慧管理那兒,要是蓋木樓,資源庫不承認,無法輸送平民。
又是一個蛋疼的問題,看來這些平民生來就不是富貴命,上樓多好,陽光充足,冬天給安上地熱,多舒服!
既然蓋木樓行不通,凌雲也就放棄了這個想法。軍士都有帳篷,暫時還不需要在住的方面投入更多。
龐春帶來的黃巾軍全部加入了砍樹的行列,凌雲沒事的時候帶著二十名護衛,前呼後擁地四處視察。
本來這二十名護衛要是安排幹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