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可能獲獎的那批作家偏偏老是不得獎呢?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們究竟是出於什麼考慮呢?
諾貝爾文學獎走過了百年曆程後,每年在確定獲獎作家時,仍然秉承了諾貝爾的遺願,即諾貝爾文學獎是要頒發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傑出作品的人,文學自然仍是其評委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
品特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最複雜、最具挑戰性的劇作家,英國荒誕派戲劇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中人物多是下層人民,戲劇衝突往往圍繞一間閉塞的小屋發生。小屋象徵著安全,而屋外則存在不可知的威脅。他的劇作表現的是品特對戰後英國社會生活中受“威脅”的感覺,也反映了在動盪不安的現當代社會里人們的恐慌心理,表現了人與人之間互不理解和人的孤獨。
耶利內克的許多作品以強烈批評男性的專制和暴力而著稱。她用文學語言對性別問題、社會中的性與暴力等主題的探討,她描寫的婦女如何被毀掉的故事,她對奧地利傳統文學以及傳統文化風俗的抨擊,她對自己的同胞的無情批評和強烈的女權主義傾向,都包含著極其豐富複雜的社會思辨和批判意識,能夠引起極其豐富的聯想。她以充滿激情的語言揭示了社會中陳規舊俗的荒謬以及這種枷鎖對人施加的壓力。
南非的國家之恥——種族隔離制度,庫切一直不願直接寫及但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都得到了象徵性的表達。這,其實是整個人類之恥。他的作品內涵和寓意都頗為豐富,惟妙惟肖地刻畫了眾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質,涉及了後現代社會里的諸多問題,如人與人之間缺乏、不願、難以相互交流和理解,而是互相設防、互相封閉。其代表作《恥》中盧裡生活中的困境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世紀末人類生存現狀的困窘。《恥》是一個後殖民世界中人類種族關係現狀的寓言:殖民統治結束後,其危害卻仍在繼續。
少年時期被關進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悲慘經歷,使凱爾泰斯?伊姆雷每當考慮寫一部新小說時,總會想起奧斯威辛。目睹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成了他的一段決定性的成長經歷。他的寫作支撐起了個體脆弱地對抗野蠻歷史的經歷。對他而言,奧斯威辛並不是一個例外事件,而是現代歷史中有關人類墮落的最後的真實。納粹集中營的經歷,是他所有創作的核心與背景。他要透過創作成為奧斯威辛的代言人。
奈保爾在他的創作中對人物性格中所具有的泛人類共性的關注,是為彌合不同民族文化差異所作的努力。奈保爾作品所涉及的地域延伸到了印度、非洲、南北美洲和亞洲的伊斯蘭國家。多元複合的文化背景,使奈保爾具備了理解文化差異的必要素質,也使他更能深切體會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之間的差異意味著什麼。他在東西方兩大文化範疇之間徘徊:既有文化依賴又有文化反抗。這種無邊界性實際上是對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狹隘性的挑戰。
總序:一位世界性的傑出作家(2)
這些作家的批判、抨擊、控訴、諷刺、追問,所涉及的極具個性的問題,同時又是帶有人類普遍性的問題,其背後都有強烈的理想傾向在支撐。平心而論,百餘年中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雖然說不上個個都是當年世界文壇上傲然屹立於最高峰的作家,但是,應該說,每一位都是在一定的水準線以上的,沒有哪一位是平庸的作家。放到整個世界文壇上來看,上述五位作家也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家。
儘量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價值判斷
不過,每年在確定獲獎作家時,文學已不是諾貝爾文學獎評委考慮的唯一的因素。
比如,國別與地域的分佈應該儘量廣一點了。耶利內克是第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奧地利人,庫切是第二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南非人,凱爾泰斯是第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匈牙利人。奈保爾獲獎時雖然是英國籍,但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