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4/5 頁)
935)
這幾張照片的時間跨度是1935—1942年,1935—1939年是“滿洲國”的黃金時代。照片中女人戴的遮陽帽、手拿小包、背的皮包、打的陽傘,都是日本式的。
今天的人們,對那個時代的瞭解,是從一種理論模式推論的,說這是美化日本統治。作者要問:這些照片是假的嗎?作者再問:是什麼力量能把這麼巨量人口動員到吉林北山廟會去的呢?答案是中國傳統文化。看到如此力量,日本人不害怕!日本神社的“天照大神”有立錐之地嗎?日本的文化侵略難哪!
1935—1939年是“滿洲國”的黃金時代,過了1940年,隨著日本不斷擴大戰爭,“滿洲國”就每況愈下了。不過與日本本土的衰敗相比,時間上有些滯後,強度也差很多。十四年來,東北沒有遭到戰爭的正面打擊。
六、松花江畔
我記得小時候吉林一個突出變化就是松花江岸邊了。這裡有幾張不同時期松花江岸照片:
1934年的松花江沿
東北把江邊叫“江沿”,1935年前松花江沿只有幾個碼頭渡口,沿江是自然江岸,很髒亂,一遇大江漲水,岸就坍塌,江水為患。修堤一直是吉林百姓的心願。照片是1934年松花江岸情況。1936年開始修建松花江堤,修建一條吉林產花崗岩石料和水泥混合結構的永久性江堤,全長3040米,堤高9至11米。時至今日,歷經70年,屢遭洪水,安然無恙。沿堤修建一條水泥馬路,這是吉林市第一條水泥大道,路面寬闊,堅固。時至今日,仍完好無損。這條街取名“江沿街”。
江沿街(1938年攝)
照片日文譯文是:“美麗的水都 從江沿街望松花江(吉林)山清水秀的都市,吉林代表性的街景。早晨水色輝映,山巒煙繞;在松花江畔,美麗的天主教堂尖頂高聳;聖鐘鳴響下,江面輕舟擺渡,美景更添一份情趣!”
這兩張照片是同一個地方。此時(1938年),松花江上還沒有過江大橋。下面是同一地點的兩張江面照片:
1935年吉林松花江沿情況
1939年同一地點松花江沿情況
1939年,吉林松花江面鋼筋混凝土過江大橋竣工。偽滿時期,吉林市松花江堤和松花江大橋,可以說,是一項重大市政工程了。大橋,在1946年5月,東北*聯軍(解放軍前身)撤退時,為駐阻止國民黨軍隊前進,在大橋南端炸燬兩孔橋面,橋墩完好。看來,解放軍是準備再回來的。1948年春,解放軍又打回來,吉林解放。解放後,重新修復松花江大橋。
下面是幾張歷史性照片,沒建松花江大橋之前人們過江船渡情況:
松花江船渡(1932)
江上航行的渡船(1936)
烏拉街渡口(1938)
照片上是日本人嗎?非也!當時的“滿洲國人”穿西裝的不多,但也不鮮見。日本人是不乘這種船,也不到這種地方來。烏拉街是吉林市旁邊一個小鎮。
七、現代醫院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西醫發展迅速,原有傳統東醫,幾乎淘汰殆盡。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現代醫學水平非常之高,譽滿全球!
吉林市的現代醫院,著名的有教會醫院“高大夫醫院”,英國醫生醫術高超,享譽極高。
路加醫院(1939年攝)
值得推讚的是私人醫師郭路加開設的“路加醫院”。郭路加早年畢業於盛京(瀋陽)醫科大學(英國基督教會辦,學制八年),1928年修建這座兩層樓,建築面積600平米的現代化醫院,自任院長兼醫生。當時,是吉林省最大的私人開設現代醫院。這在吉林市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