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送俚僚回家(第1/4 頁)
“要是我們自己搞個鹽場曬鹽你看怎麼樣?”李奇問道。
“這曬鹽容易,只是朝廷那邊,是不是影響太大了?”張漢不是很放心。對朝廷還是存有敬畏之心,做小打小鬧的山賊可以,要是鬧大了,那同造反有什麼差別?造反那還是需要很大的決心的。
“現在朝廷對鹽鐵礦管不了,礦稅都收不上來,這鹽都是控制在各世家大族,大商人大官僚的手中,朝廷早就無法管理。”李奇喝了一口茶,嘆了口氣,“現在皇城也被流賊給攻破了,皇上也吊死了,這天下我看很快就亂了。”
“我們也不要太在乎官府,何況就憑縣城那幾個兵,他不來找我麻煩,我也不去招惹他們。”
張漢點了點頭,他也是吃夠了苦頭,也不是怕事的人,只要是李奇認定的事,他是一定會支援的,何況現在李奇給他的感覺就是見多識廣,廣的信任。
“這天下大勢,靜則思動,動則思靜,安寧二百多年,眼看要動亂了,亂世則要用重兵,可我們手中無兵,就不要瞻前顧後了,到時我們能活命否,全看手下這幫兄弟的多少。”
“三叔,只要糧食能跟的上,還是要招多些弟兄。”李奇把自己的想法跟三叔全說出來,三叔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信任的人,自己的想法,也只能跟三叔說了。
“梁家富那邊,魚獲不少,近段時間這糧食應該是不成問題的,田裡的禾苗長勢不錯,山裡的豆又收穫了不少,番薯也結得有拳頭大了,眼看豐收在望。”張漢彙報道。
民諺說:瘦地番薯--餓糞。只要有糞,那番薯都會長的很好,利用規模優勢,李奇可以集中人力辦大事,各種積肥的方法都用了,弄出的農家肥不少,各種作物也就長的好了。
“只是要招人,卻沒有剛開始那麼多人來報名了,本地人都只願意打個短工,卻不願加入書院。”張漢對這個現象有點頭痛。
“哦。”李奇對這個情況是知道的,沒有現實的利益,是不可能吸引到足夠的人手的。
剛開始能招那麼多人,是因為一大批的難民滯留在這裡,找不到活路,一下子湧了進來,但隨著接收完了這批難民,每月就只有零星的難民逃荒過來了。
李奇想了一下,“派人到就近的官道去設點,施粥、宣傳,如果不行,派宣傳組到肇慶府,高洲府去宣傳一下,以前是怕太出名,沒有大規模宣傳,但現在,我們書院也不怕出名了,就怕不夠出名。”
“鹽的事,靠著個海,就不要再去買高價鹽了。”李奇說著把手裡的茶水一口乾了,硬是喝出了酒的感覺。
“開大型鹽場我幹不到,但曬點囟水,煮點鹽應該不難吧?”李奇說。
頓了頓又說道:“讓二營長鬍有財找曾用青鑄幾個大鐵鍋,準備一下,過幾天我去海邊逛逛。”
這一天,在書院的大門外廣場上,俚僚兩族的學員排成整齊的佇列,都是神情激動,因為一個月的培訓結束了。
對的,山長說對他們培訓一個月,山長很守信用,今天一個月時間到了,就要放他們離開,他們懷著坍塌不安的心情,既掛念家人,又捨不得這裡的美好生活,心情茅盾到了極點。
雖然在書院裡沒有山中的自由,什麼事情都要有組織,有規矩,還要讀書認字,背誦書院的規矩。
那什麼“一切為了人民,為了人民的一切”,想起來就拗口,但他們還是倒背如流,雖然想想不可能,人還不是為了自己嗎,怎麼會為了別人呢?雖然有疑問,可不影響他們讀書的積極性。
“山長到。”一聲大喝傳來,李奇跟著喝聲邁步進上高臺。
一眾人等都安靜了下來,紛紛望著高臺上的李奇,他們現在有了希望,有了紀律,不再是剛來時候那樣的只會張著一副無助而蒼茫的眼茫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