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第4/5 頁)
司納入了風行的生態體系。
可以說,比起未來的其他兩家文創鉅頭公司,萬達和阿里,合併了騰訊之後的風行前期優勢非常明顯。
現在,藉助國家政策的東風,林風認為,是時機進一步加快風行在文創產業上的佈局了。
…………
產業發展在大勢上的驅動力,一方面是政策,另一方面就是資本。
根據《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明確要求由中央財政注資引導,吸收國有骨幹文化企業,大型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認購,設立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2009年9月,文化部發布《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引導、扶持、規範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
實際上,早在2009年4月,由“黎叔”黎瑞剛掌舵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就透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審批,基金規模50億元人民幣,成為第一個在國家發改委獲得備案透過的文化產業私募股權基金。
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發起方是國家開發銀行旗下國開金融和上海東方惠金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兩家各投了1/3。東方惠金是國資背景,由smg、精文投資、張江集團三家聯合成立。
而剩下的1/3資金,是黎瑞剛親自在市場上募集的,他最終贏得了深圳招商局、大眾資本、文匯新民報業集團等的支援。
在林風的記憶裡,今後的幾年內,國內將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數以百計的文化產業基金。
其中既有國家隊,如財政部出資的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也有各省市地方政府牽頭成立的地區性文化產業基金,還有上市公司參與產業併購基金,以及大型民企或金融機構設立的產業基金。
正是在政策扶持,經濟轉型,消費升級、人口結構變遷、網際網路技術加碼等多重因素疊加下,資本開始爭先介入了文化創意這個充滿掘金商機的造夢領域。
而這些資本的湧入,也推動了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的飛速發展。
未來的數年裡,文創產業將是一個資本狂歡的時代!
林風既然知道這一大的趨勢,自然不會放任不理,他不僅要積極參與其中,甚至要更快的佈局。
因為優勢的內容資源始終是少數,投資標的有限,手快有手慢無啊……
不過,這些資本運作,如果都用風行集團自身來進行操作的話,一方面有點本末倒置,畢竟風行是企業,公司的核心還是業務經營層面,而不是資本運作;
另一方面,也有樹大招風的嫌疑。
最好的方式,還是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來操作。
不過,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設立,在現階段的政策層面,還是有著不大不小的問題……
產業投資基金本質上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一種,但現階段在我國,產業投資基金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相比較,還是具有較強的政府主導性,只向特定機構投資者以私募方式籌集資金,主要對未上市企業進行股權投資的集合投資方式。
而特定機構投資者,則是包括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要資金來源的企事業單位,國家控股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以及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等。
尤其是傳媒文化領域,本來就是相對監管比較嚴的產業,對於這一領域的資本准入,更是有著諸多的限制。
要到了2010年,九部委聯合下發《關於金融支援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鼓勵多元資金支援文化產業發展,引導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參與文化產業投資基金;
以及2012年6月,文化部出臺《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的實施意見》,鼓勵民間資本以投資基金形式進入文化產業領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