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5 頁)
真假還需要進一步判斷一下。
這個時候林躍已經忘了自己來的目的了,全心投入到撿漏的大爺中。他先看了看這個瓷瓶的器型,造型上線條呆板,給人的感覺是缺乏神韻,頸肩部的轉折十分生硬,足端部過於整齊,器型比例失調,器物形制的規格和尺寸也不夠規範。確實怎麼看怎麼像後來的仿品。
不過隨後的釉色卻讓林躍更加疑惑了。
對梅子青的仿燒,一般釉料不用化學配方,而沿用傳統配方,即在瓷土中有選擇地加入植物草木灰,儘管釉的質感非常像,但缺乏內斂的厚實感,往往浮光隱現。
這是賀常和告訴林躍的,林躍查資料資料上也是這麼說的,但是眼前這個這個瓷瓶的釉色卻充滿了厚實感,而且沒有浮光,釉質瑩潤,顏色如雨後青梅,很是靈動喜人。配合著白色的胎質,很容易讓人想到青梅肉,讓人有一種想咬一口的感覺。
器型很差,釉色卻很好,這樣來說,應該會以釉色為主,畢竟誰也無法理解古代人的想法,或許這是隨意製造的呢。
就目前的情況看來,這個瓷器看起來有六成是真的。
判斷龍泉窯還可以從其他方面來判定,一個是紋飾,一個是裝燒方法。
這個瓷瓶根本沒有紋飾,林躍自然而然從裝燒方法上判定。
裝燒技術在龍泉窯的每個發展時期都是不相同的。在墊燒的工具上,歸結起來就只有墊圈和墊餅兩類,但不同時代在圈足上所墊的部位是不同的,留下各時代不同的燒造痕跡。特別是南宋時期的龍泉窯產品的“鐵足”、“硃砂足”往往是不規則的。G!~!
..
第十六章 怎麼會這樣?
小步拜求收藏!謝謝!!!
元代墊圈痕跡、明代器物的圈足露胎部,顯露出“火石紅”。龍泉窯早期的產品,十分完整的少見,多少留有些殘疵,主要在圈足部分。因此仿照的人往往採用“更於底部或邊緣略碎米許”或沾粘窯渣的手法來蒙人。
林躍依據這個判定方法將瓷瓶倒轉,看了一下底部的圈足,看起來不太規則,而且也表現除了鐵紅,但是圈足的感覺給人確實和器型不匹配的感覺。本來器型就夠不規則的了,在加上這個圈足,頗有些東施效顰卻沒有將醜展露的淋漓盡致的感覺。
而且,林躍一眼就看出了圈地式新仿得,根本沒有古樸的樣子。
鑑定瓷器看假不看真,這一點假就足以託翻前面所有的結論。
林躍失望的放下手中的瓷器,微微嘆了口氣。
怪不得這個瓶子放在這沒人要,原來是假的啊。
雖然沒弄明白為什麼將釉色仿的這麼好,但是這個瓶子確實是假的。
隨即林躍啞然失笑。
自己是來檢驗異能是否管用的,怎麼光想著撿漏了,差一點將正事忘了。
林躍再次將瓷瓶拿了起來。
看到林躍將瓷瓶反過來要看底,攤主的心一緊,當看到林躍放下瓷瓶嘆氣的時候心中微微有些失落,難道林躍再次拿起瓷瓶的時候,攤主的心又開始活絡了起來。
他湊到林躍面前笑著問道:“小兄弟對這個瓶子很感興趣,覺得怎麼樣?”
“還行,不過我還要看看。”
林躍很客氣的說道,你越客氣越說明這個瓶子有問題,因為客氣是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
攤主看到林躍的態度就知道自己慫恿對方買下這個是不可能的,於是無奈的嘆了口氣,不再抱有幻想,回身繼續招呼其他的客人,這倒是給了林躍足夠發揮的機會。
攤主的離開讓林躍頓時鬆了口氣,他向四周看了看,確定沒人注意自己後立刻朝著旁邊的樹靠了靠,那棵樹是天然用來當視線的。
林躍穩了穩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