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迎接(第1/2 頁)
1639 年 2 月 9 日週三,己卯年正月初七,燕京北港,微風和煦,陽光明媚。
碼頭上,在馬路兩旁,五星紅旗和新版的大明日月龍旗迎風招展。
連線碼頭的小廣場上,擺著兩排共24門黑漆面前裝滑膛炮。
炮身兩側用鐳射雕印有龍騰圖案,其中龍身塗黃,眼、爪塗黑,活靈活現。
這是工程師們利用重工裡的裝置,在兩天時間內做出200門後世被稱為“拿破崙炮”的M1857型12磅(12磅炮彈約為5.44千克)前裝滑膛炮,它的口徑為4.62英寸(約117毫米),炮身長度為1.68米,加上少量鐵件固定的炮架,全重僅為450公斤。
它就是將要跟若昂交易的火炮,其仰角可在5至20度隨意調節,在2.5斤標準裝藥量下,能在1500米內進行精準打擊敵軍目標,甚至在2500米外仍有較強威力!
在朱逢春看來這造型著實有些復古,但在當下這個時代,已經屬於大威力火炮,由於材質方面的加強,不僅炮身更輕,在此基礎上還能額外增加裝藥量,大幅度提高射程,只不過這一點並沒有被工程團隊寫在使用規範裡。
它不僅可以透過簡單訓練就能大大提高裝填速度,其威力也比當下常見的12磅甚至24磅炮要強上許多。
今後這門火炮還會作為禮炮使用,國家每十年一次國慶盛典,典禮上禮炮為72門,鳴炮36響。
皇帝壽辰也是每10年一慶,用禮炮54門,鳴炮28響;皇帝崩,鳴炮27響。
迎送政府首腦或其他相應級別的人用火炮24門,鳴炮19響。
迎送副總理及官員鳴放17響,紀念重要歷史時刻可根據情況擇一選用。
今天作為海軍首次出航德勝凱旋,又有總司令坐鎮,於是選用火炮24門,鳴炮19響。
“我說老徐,換身西裝好不好?實在不行中山裝我也可以的。”朱逢春此刻頭戴烏紗翼善冠,身穿明黃窄袖九龍袍,站在31度的太陽下,不到三分鐘就汗流浹背。
就這樣裡面還穿著中衣(白衣),雖說它有吸汗作用,可在這麼高的溫度下,誰能受得了?!。
“年輕人要有耐心,這可是除了國慶典禮和你的生日之外最重要的日子,整個過程是要記錄在史書上的!還有不到5分鐘船就到了,忍一忍很快就過去了,啊。”
徐文斌教授教授今天穿著同樣很厚,外面是藍色二品文官錦雞官服,裡面是同款中衣。他和在場眾人的官服材質相同,都是頂級綢緞,做工也是精細到了極致,完全還原了明早期的官服樣式,經過專家設計最佳化,顯得穿戴者更加英武挺拔!
唯一不同的是他手中拿著一把白紙摺扇,不停地給自己扇風。
朱逢春無奈翻了個白眼:“呵!你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怪趣味,還說的這麼冠冕堂皇!”
作為一個熟知歷史的現代人,非常瞭解實力才是硬道理,如果沒有現代軍艦和武器,誰會把瀛洲當回事?
不搶你就算好的了!
看著周圍人聽到這話都在忍著偷笑,徐教授頓時不樂意了:“身為皇帝也要好好說話,怎麼能人身攻擊呢?我這可是為了國家好,怎麼就叫滿足我自己的怪趣味了?
那你說說,這些海外的漢人遺民離家有多久了,你們可知道他們甚至有的接連幾代人都未曾沐浴皇恩?!我們此時再不高舉正統旗幟,難道要讓給本土的崇禎?”
他整了整衣領,莊重道:“咱們今天不僅是要用正統來面對那些外藩和歐洲人,更是要用中華的文化底蘊和自信來重整海外漢人的筋骨!
他們世代受儒家文化糟粕的影響,還被海外洋人壓迫多年,又連續幾次被屠殺都沒人來救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