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第1/2 頁)
晚飯過後,陸嬈找到父親,說有事情想單獨聊聊。
基金近來穩步發展,隨著各團隊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專案上會待審,各個組別之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
想要投資賺錢,先要有錢可投。然而陸氏為了保證對基金公司的絕對控制權,強制將外來募資限定在一定比例之下,導致基金整體規模有限,各個專案就必須在有限的資金池裡為自己爭取份額。
陸嬈看中的潛力專案也難免會因各種原因被拒絕透過,不得不重新復盤、二次上會。有時候也並非評估環節做得不夠紮實,只是決策層擔心其中的風險,寧願選擇其他更穩健的專案。
陸嬈和老吳商量過後,決定來和父親坦誠溝通一次,看有無擴充基金規模的可能。
老吳行事謹慎,叫她前期做好準備工作。陸嬈於是拿出預先整理的資料包告,遞給父親,提了想要擴充基金規模的計劃,又解釋緣由:
「陸氏基金去年的整體投資回報率在 40以上,超過同行業平均水平。集團未來要走輕資路線,就會有更多流動資金,這些錢投進基金池裡,才能創造更多收益。」
陸父潦草翻過報告,未置可否,反問女兒:「你覺得,投多少才算合適?」
「一百個億。」
老爺子動作一頓,再看向女兒時,神色幾分玩味,像是剛剛聽了個笑話。
張口就是一百個億,虧她講得出口。
陸父報告也不看了,「啪」地往桌上一丟,「理由?」
「根據集團財報,去年有一百億資金用來購買銀行中長期理財,年化收益只有百分之四。我覺得有些可惜。既然是閒置資金,與其借給銀行操持,不如投給自己的基金,收益率差也很明顯。」
「百分之四是穩定收益。你考慮過對外投資的風險嗎?」陸父追問,「錢都投進基金,你怎麼控制風險?」
「首先,一百億不是一次性投入,一定是分批次。後期可以根據前期的投資回報情況追加,也能保證資金有一定流動性。其次,需要調整陸氏基金目前的投資結構。」陸嬈稍頓,觀察父親的細微反應。
「把話說完。」
「陸氏基金目前專注投資成長型企業,偏好在企業發展中段進入,認為這類企業已經初具規模,風險可控。但我認為,更好的方式應該是同時關注初創企業,以及多輪融資後的高價值企業,採用這種兼顧頭尾的『啞鈴式』投資結構,平衡創收與風險控制。」
陸父漸漸坐直身子,起了興趣,示意女兒繼續。
「初創企業風險高、回報大,需要的資金量小,一般是一兩百萬,可以透過組合投資的方式對衝風險。而那些高價值企業因為規模較大,資金需求量大,可能達到上億,有能力投資的機構非常有限,我們可以拿到更好的進入價格,回報會相對可觀,這類企業風險也是最低的。」
而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陸氏基金必須有充足的資金量。
陸父沉吟片刻,又重新撿起那份報告,從頭到尾過了一遍。
還是沒有立刻答應,說要考慮一下。
三天之後,陸嬈接到父親電話——
「五十億,第一期我只能給到這個數,下週過董事會。後面要看你這一期的運作情況。」
陸嬈欣喜,剛想說「謝謝爸」,趕緊打住,改口道:「謝謝陸董!」
父親清了清嗓子,嚴肅道:「報告下次多檢查幾遍,格式調整齊一點。」
陸嬈從前只顧自己的幾個投資專案,如今大話都講出去了,不得不對集團新撥的款項負責,從這筆款項的整體投資規劃,到每一個具體專案把關,都要參與。
經驗一定是不足,特別是涉及消費以外其他投資領域的問題,難顧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