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5 頁)
井有條,就可以在幾分鐘內迅速查詢到所需資訊,以避免不能輕易地找到所需物品而放慢甚至中斷工作。
最好把便條固定地放在某個地方,或把它們收集在標有日期的日記簿裡,以便能迅速地找到。
必須熟知可能遇到的所有組織程式。如果確有合理的程式,你一定要找到它。如果沒有,那麼就該制定一個了。
足夠的睡眠和合理而健康的日常飲食,是保持良好身體狀況的必要準備。
把握時間靈活度,快速判斷什麼時候需要尋求更多的幫助。這樣會按時趕到工作地點,實施工作計劃,合理調整工作任務。
與同事建立起良好的關係,當需要幫助時,他們願意考慮提供幫助。而且,對上級主管和客戶來說,中層完成任務的情況必須一向很好,這樣,當迫不得已說“不”的時候,他們也能給予充分的理解。
預先制訂好一天的計劃。瞭解每項工作可能會發生的問題,並採取預防措施,防微杜漸。只要可能,在昨天就要完成今天必須完成的任務。
喜歡並善於解決問題。出現問題時,不會恐慌得坐立不安,也沒有為最壞的情形所嚇倒。要考慮的是,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現在要做什麼以及今後怎樣才能避免這個問題。良好的準備對保持冷靜極有幫助。
三、攘外必先安內管理上司也好,培養下屬也罷,最終的競爭對手是自己。管理好自己,一切成功才有了穩妥的前提。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句話揭示的就是先內後外的道理。在中層的每一步改進和完善中,都不是針對外在對手的被動策略,而是基於自我修煉的主動精進。
自問職場上最大的敵人是誰?不是老闆,不是上司,更不是同事或下屬,充其量他們只是跟著競爭前進的關係而已,真正能打敗自己的,只有自己。不要覺得這句話玄得就像武俠小說裡面的高手一樣,一生的追求就是戰勝自己。其實,每個人都生活在同樣的狀態下。只有能夠剋制住自己,才不會讓自己陷入失敗的危機。
在這裡,介紹一下本書的幾項重要內容(見圖1…4)。
放大鏡:環繞中層360度職場狀態(見第二章)“攘外”的兩項工具:
加減法:需要中層適應的晉升公式(見第三章)“安內”的四個商數:
道德商數:決定中層的職場高度(見第四章)情緒商數:構成中層職場滿意度(見第五章)職場商數:成就中層職場競爭力(見第六章)家庭商數:儲蓄中層的幸福指數(見第七章)圍繞自我管理這一核心,透過道德、情緒、職場、家庭多個維度的管理去平衡控制,利用放大鏡和加減法這兩項工具去冷靜分析周身的職場狀況,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處事之道。在這個由內而外的過程中,涉外的工具是基於自我管理的成熟和完善來進行的,而在對外適應和把握的過程中,每個人也在不斷調整自我的管理模式和側重點。
王安石變法啟示(1)
熙寧二年(1069年),神宗任王安石為參知政事,次年為宰相。設“三司(度支、戶部、鐵鹽)制置條例司”,整軍理財,以謀富國強兵。所行新法在財政方面有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軍事方面有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以及設定軍器監等。此外,又罷詩賦及明經等科,以經義策論試進士,並立太學三舍法,修撰《三經新義》,以改革科舉和學校制度,為新法培養人才。變法遭到保守派的強烈反對,王安石也被迫兩度罷相,但在神宗的支援下,新法基本得以實行。神宗死後,司馬光為相,新法盡被廢除。
一、變法始末王安石變法的背景①,主要是當時社會的三大矛盾和三冗危機。
三大矛盾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