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宗室(第1/2 頁)
“大明宗室?”吳成來了些興趣,身子微微坐直了,提起茶壺為宋獻策斟滿茶碗:“宋先生請細細說來。”
“明太祖朱元璋立國後,以藩屏帝室、國祚永久藩封諸王,所謂‘遵古哲王之制,為久安長治之計,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之而久遠、秦廢之而速亡,漢晉以來,莫不皆然。’”宋獻策侃侃而談了一陣,問道:“吳帥,你覺得明太祖此法如何?”
“於朱家,藩封諸王自是大益,好比這明末亂世,對我各路義軍抵抗最激烈的便是各地藩王,官紳將佐可以私下和我們商量合作,這些藩王宗室卻不可能和我們共存……”吳成淡淡的答道:“但於國家而言,這些藩王宗室卻是大害,他們把控大明命脈、肆意剝削盤剝,如白蟻一般蛀空大明這棵大樹,大明天下的動亂,不少就是因為他們而鬧起來的。”
“明太祖想以藩王安民庇民,可自洪武三年開始藩封諸王起,這些藩王宗室就是禍害百姓的亂源、動亂地方的禍根。”
“正是如此!藩封諸王,利於穩固朱家皇位,卻會傷及國家根本,明太祖英豪也,不會看不到這一點,所以他是在朱家皇位和大明永盛、天下萬民之間做了個選擇!”宋獻策微笑著繼續說道:“藩王要生孩子,藩王的孩子也得生孩子,除了藩王之外,還有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還有一堆什麼中尉、公主、郡主、縣主之類亂七八糟的。”
宋獻策頓了頓,衝吳成問道:“吳帥,你覺得大明藩王都是些怎樣的人物?大明的宗室又如何?”
“人人皆不同,又怎能一概而論?”吳成想起了那位自盡的沈王,不由得嘆了口氣:“如沈王那般溫良愛民、才學絕世的有,如周王這般性格剛毅、慷慨明智的有,如鄭王那般貪暴無恥、為非作歹的更是不少,天下宗親數不勝數,更不能一概而論。”
“若單就個人而言,確實是不能一概而論,可作為一個整體評價,在下敢斷言,大明的宗室沒有一個好東西、全是禍國害民的傢伙!”宋獻策冷笑著說道:“包括沈藩、周藩,哪怕是再怎麼溫良愛民的藩王,也不得不成為害民的惡鬼!”
“吳帥當知,明太祖祖制,宗室不得參與科舉、不得參與他業,在明成祖奪位後,更是規定宗室不得干涉地方事務、不得擅離封地,所謂‘有明諸藩,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按明太祖的計劃,大明的宗室該什麼事都不做,全靠祿米養活。”
“洪武年間,按制親王祿米歲支萬石,郡王兩千石,鎮國將軍千石,輔國、奉國將軍兩百石,中尉什麼的一百石,這還沒算上公主駙馬什麼的,待遇可稱優厚!”宋獻策呵呵一笑,臉上滿是嘲諷:“前提是朝廷出得起這筆錢糧!”
“洪武年間,朝廷就已經付不起宗室祿米,以絲絹、木料等實物折色糊弄,到了成祖年間,祿米本色再減,折色之外還有折鈔,寶鈔跟廢紙差不多,實際上就等於是不給了,至弘治正德年間,國庫空虛,祿米又被砍了一刀,到嘉靖年間南倭北虜猖獗、國事更為艱難,郡王以下皆三分本色、七分折鈔,中尉以下四分本色、六分折鈔,公主郡主什麼的一概兩分本色、八分折鈔,就這還經常拖欠不給。”
“即便如此,萬曆初年本色宗祿依舊有七百多萬石,佔了大明田賦四分之一強,到天啟年間推出限祿法,限定一宗宗祿總額、永不加祿。”
“大明兩百餘年,宗室人丁越來越多,朝廷給不起祿米,甚至因為國庫空虛而經常拖欠、削減,宗室又受祖制所困無法從事他業,直到萬曆年間才准許參與科舉,若是乖乖靠著祿米過活,早就活活餓死了!”
“但人不可能眼看著自己餓死!”吳成接話道:“想活命就只能想盡辦法謀生,什麼規章制度都成了一紙空文,走私、兼併、索賄無所不用其極,朝廷付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