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山谷裡的茶樹(第1/3 頁)
一家三口終於在太陽要落山的時候回去了,剩下的就等著春雨給這八塊農田來一次洗禮,讓草木灰充分的融合在農田裡,給土壤增加肥料。
回到家開啟米缸,缸裡只有最後一把米了。
柳鶴對著正在一旁喝水的廖氏說道:“娘,家裡米沒了,明天讓我爹去鎮上買點吧。”
廖氏神色卻是一點都不著急,喝完水,放下碗,才慢悠悠的說道:“不需要去鎮上買,我們家還有兩石米在孫老家裡放著,明天讓你爹去挑回來吧。”
宋代的碾米技術可沒有後世發達,米粒裡會摻雜著一些細小的穀殼,柳鶴一邊淘米一邊問孃親道:“為什麼放在他們家?”
孫老就是孫夢琪的爺爺。
廖氏微笑著說道:“你忘記了?每年種稻子、收稻子我和你爹都去孫家幫忙,這是屬於我們的用工費,只是我們家把它換成了糧食,孫家有專門放糧食的倉庫,放著不容易壞,所以就放在他們家了。”
聽母親說完,柳鶴這才想起了一點點的記憶。
孫家在門前屋後擁有近百畝農田,孫家人少,就孫老爺子和孫女,還有五六個下人住在孫家,孫夢琪父親和母親都在鎮上的藥材店裡,每到農忙秋收時,孫家都會在村子裡請大家去做工。
像柳鶴他們這樣的赤貧家庭,最喜歡去孫家做工了,期間不僅管飯,還有做工費,孫鼎老爺子不僅是讀書人,還是村裡的里正,對那些去他家做工的人待遇都很不錯,柳鶴爹孃就把做工費換成了糧食。
孫鼎老爺子還幫柳鶴家交了稅賦,一畝地三口人,稅賦也就半石糧食,這裡的半石糧食是指沒有脫殼的稻穀,宋朝的糧食產量不高,一畝農田也就兩石半左右,大約就是畝產二百五十斤,跟後世的畝產七八百斤沒法比。
搶種搶收是種水稻的基本狀態,更別說一千前的宋朝了,更是要看老天臉色吃飯。天氣好稻穀要趕緊搶收回來曬乾,天氣不好,成熟的稻穀容易爛在田地裡。
農忙的時候大家也會互相幫忙,今年你家的稻子先熟那就先幫你割,我家稻子熟了你再來幫我割。
如果沒有孫家的這份農忙做工,只有一畝地的一家三口是難生存下來的。
在封建社會里,土地就是一切的生活資料來源,田地多,你才能吃得飽活得好,所以每一次農民起義的口號都是“打土豪,分田地,耕者有其田”,土地是每個人生活的根本。
吃完晚飯後,柳鶴拿出了上午採摘的幾片茶葉給父母看,詢問他們是否認識茶葉?
答案很出人意外,不管是柳本良還是廖氏都搖頭說不認識?
柳鶴頓時就傻眼了,這是茶葉,唐朝就開始有人拿來喝了,他們竟然不知道,怪哉!
後世有個著名的論斷:再眾所周知的事情,至少還有2億人不知道。
更何況,現在是一個沒有微博沒有網路資訊的時代。
在這個貧窮的宋朝小鄉村裡,大部分人一輩子就活在這個村子裡,去過最遠的地方可能就是鎮上。
面朝泥土背朝天,一輩子就在這個不到一萬平方千米的地方來回折騰。
茶葉酒水這些東西在古代是很貴的,普通小農民根本就喝不起。
再者就算你見過茶葉,但是你未必見過茶樹上的茶葉。
就跟大家吃過火龍果一樣,很多人都不認識火龍果樹。
虔州靠近福建最著名的茶葉之鄉安溪,兩個地方不管是地貌還是氣候都差不多,宋朝時安溪的茶葉已經成為了貢品,名滿天下,虔州缺乏茶葉製作師傅,沒有人把山上的茶葉做出去賣。
想要製作茶葉的話,今天在河邊發現的那幾株太少了,柳鶴準備明天開始去尋找茶樹。
……
早上張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