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5 頁)
禹之父。居於崇,號崇伯。奉堯命治水,以築堤防水九年未平,被舜殺於羽山(今山東郯城東北)。神話說他神化為黃能(一種類似熊的獸)。殛(j0極):誅殺。羽山:古山名,傳說在今山東省郯城東北。
(11)能:一種像熊的野獸。事參見《左傳·昭公七年》。
(12)上文有“冀若蟲蛇之化乎?”,“冀若鶉與蜄蛤魚鱉之類也?”根據其句式,疑“冀”後脫一“若”字。
(13)丁:健壯。強:強健,有力。
(14)超:躍登。乘(sh8ng聖):一車四馬為一乘。超乘:跳躍上車,這裡形容勇猛敏捷。
【譯文】
我認為:冶煉工人要改變原來樣子再鑄成器皿,一定得先用爐火燒化,才能使其擴大、縮小,壓短、拉長。人希望延長壽命,想拿銅器來作比方,那就應當有像爐裡的炭一樣變化,才能改變形體;形體改變了,壽命也就能延長。人透過什麼方式來改變自己的形體,就像爐火熔化銅器一樣呢?《禮記·曲禮》上說:“下大雨,就不向君主獻魚鱉。”為什麼呢?因為雨水猛下,蟲蛇改變了形體,變成了魚鱉。它們脫離本來樣子突然變成魚鱉,作臣子的小心謹慎,所以不敢獻給君主。人希望身體能變化,是希望像蟲蛇那樣變化嗎?其實變化了的蟲蛇,還不如不變化的。蟲蛇沒有變成魚鱉,人不吃它;變成魚鱉,人就要吃它。被人吃了其壽命就短,這不是人們所希望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節氣的變化,物類也會跟著變化,蛤蟆成了鵪鶉,麻雀成了大蚌、蛤蜊。人希望身體能變化,是希望像鵪鶉、大蚌、蛤蜊、魚、鱉之類一樣嗎?人如果捕捉大蚌、蛤蜊,得到者把它吃了,即使本身沒有變化,其壽命也不會長,這也不是人們所希望的。魯國的公牛哀得了臥床的疾病七天,就變成了老虎。鯀在羽山被殺,變成了黃能。希望身體能變化的人,是希望像公牛哀變為老虎,鯀變為黃能那樣嗎?然而那老虎,黃能的壽命,是不可能超過人的。天地間的生命,人最為寶貴。改變人的形體,再變成禽獸,這不是人們所希望的。凡是希望身體能變化的人,若能由老翁變為嬰兒,其次,由白髮能恢復成黑髮,落掉的牙齒能再長出,身體和體氣能保持堅強,躍車迅猛的勁頭不減,才是可貴的。光改變自己形體,壽命沒有延長,那有什麼好處呢?
【原文】
7·4且物之變隨氣,若應政治(1),有所象為(2)。非天所欲壽長之故,變易其形也,又非得神草珍藥食之而變化也。人恆服藥固壽,能增加本性,益其身年也。遭時變化,非天之正氣(3),人所受之真性也,天地不變,日月不易,星辰不沒,正也。人受正氣,故體不變。時或男化為女,女化為男,由高岸為谷,深谷為陵也,應政為變。為政變,非常性也。漢興,老父授張良書(4),己化為石(5),是以石之精為漢興之瑞也(6);猶河精為人持壁與秦使者(7),秦亡之徵也。蠶食桑老(8),績而為繭(9),繭又化而為娥(10),娥有兩翼,變去蠶形。蠐螬化為覆育(11),覆育轉而為蟬,蟬生兩翼,不類蠐螬。凡諸命蠕蜚之類。多變其形,易其體。至人獨不變者,稟得正也。生為嬰兒,長為丈夫,老為父翁,從生至死,未嘗變更者,天性然也。天性不變者,不可令復變;變者,不可不變(12),若夫變者之壽,不若不變者。人慾變其形,輒增益其年(13),可也。如徒變其形而年不增,則蟬之類也,何謂人願之?龍之為蟲,一存一亡(14),一短一長,龍之為性也,變化斯須(15),輒復非常。由此言之,人,物也,受不變之形,不可變更(16),年不可增減。
【註釋】
(1)若應政治:王充認為,萬物的特殊變化有時應和國家政治的好壞而發生。
(2)象:象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