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2/5 頁)
只坐享其成,也該出把力氣。他若目光長遠,便不會吝嗇這些錢財。”
閒話不提。卻說了結了這樁事情,方應物再無其他事情,只專心讀書,不過他的側重點已經轉移到詔、判等應用文上面了。至於經義方面。你懂得。
時間一晃到了八月初,鄉試終於要開場了。這時候不但內簾官早已進駐貢院,就連監臨、提調、執事等外簾官也入住了貢院。
鄉試時間分作三場。第一場八月九日,第二場八月十五日。第三場八月十七日,然後過十來天便放榜。
八月九日開考。但從凌晨四更開始點名。因為鄉試有數千人參加,檢查的又很嚴格,如果當天白天開始點名,只怕到天黑也點不完,所以點名必須提早進行。
考試用具都是提前準備好的,筆墨紙硯吃食等等都裝在一隻考籃中。到了八月八日這晚上,方大秀才便胸有成竹的出門參加考試,王英提著考籃跟隨在身後。
明天考試,半夜點名,今天晚上就要出發,對此方應物不由得大發感慨,這年頭考生不容易,辛苦程度簡直是上輩子難以想象的。
匯合了洪松、項成賢兩位好友,三人便一同向貢院走去。轎子是別想坐了,此時貢院外青雲街上簡直是人山人海、接踵摩肩,若沒有開道的軍士,坐轎子哪有走路便利?
這是真正決定人生命運的時刻,青雲街上燈火通明,燈籠星羅密佈到處都是,一條街道亮如白晝。
在火光照映下,只見得人人臉色凝重,即便生性再跳脫的人身處這個環境,也要被影響的緊張起來。
方應物本來是面帶微笑,輕鬆自如,但見了這個情況,立刻也隨大流板起臉皮,做出穩重的樣子。
貢院大門外建有東西轅門,方應物一行人奮力從人流中擠到這裡時候,差不多也是半夜時分了。貢院大門左右各建一坊,一邊是“明經取士”,另一邊是“為國求賢”。
這裡火光更亮,數不清的高腳燈籠挑在門前,密密麻麻的人群將大門附近堵得水洩不通。
與十指不沾泥的讀書人比起來,方應物貌似還算相對壯實的,再次奮力的從人群中殺出一條路,擠進了貢院大門內,來到了第二道門口。
別的地方,二門叫儀門,但在這裡,二門被稱為龍門,很吉利的叫法。龍門就是點名的地方,過了龍門就算正式進入考場。
龍門內有四個門口,取“虞書闢四門”之意。來自全省計程車子在這裡經過點名、驗身、搜檢才能進入考場。
方應物和洪松、項成賢靜靜的在龍門前庭院裡等待,誰也沒有說話,各想各的心事。
沒多久就到了四更天,若換成二十一世紀的演算法就是凌晨一點,點名正式開始了。幾個貼有縣名的長牌燈高高舉起,指示著該縣士子上前候檢。
在大明朝,讀書人那是很體面的人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是若問起讀書人這輩子最屈辱的時刻,那估計有九成讀書人會回答說是考前搜檢。
這些體面人物在此時此地,卻一個個都要被拆散發髻,脫下鞋襪。然後披頭散髮、光著腳接受軍士的搜身檢查,以防夾帶作弊。
斯文掃地。莫過於此,不忍卒視!即便是某位特殊的穿越者。那也不能例外!
又不知過了多久,眼看著淳安縣的燈籠在左邊掛起,方應物便從王英手裡接過考籃,親自提著上前排隊。
輪到他時,照樣要打散發型、脫鞋脫襪,接受幾個壯漢的摸摸索索,就連考籃也被粗魯翻了一遍。
在十幾步外,也就是龍門的正中央,本次鄉試的總提調官王巡撫端坐於此。很淡定的看著方應物被粗暴對待。
等過了關,方應物重新穿起鞋襪,正要端正衣冠時,突然前面一陣騷動喧譁,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