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3/5 頁)
一來沒必要與汪芷過不去,孫小娘子還在她那裡;二來也是為國為民的大義,畢竟在邊關,汪芷是代表大明的一方。
方應物回憶了一下上輩子的史料素材,便對李義道:“借府上紙筆一用,在下就於此處寫封回信,煩請幫忙送到大同去。”
這不是壞事,李太監欣然道:“方秀才不必客氣,都包在我身上。”透過這次他又看得出來,汪公和方應物關係比想象的還要密切,那就要更熱忱的對待方秀才了。
方應物提筆寫道:“嘗聞大同北二百里,有地名曰威寧海,因水草肥美常為大股北虜聚營棲身之處。君可多派哨騎專一偵探,若遇時機,可率大軍攜三日干糧,晝伏夜行奔襲威寧海,自然大功可成。”
這年頭邊軍還是有一定戰鬥力的,時機得當的時候確實也能主動出擊鏖戰,若換成嘉靖之後,軍隊廢弛,方應物是萬萬不敢提這種送死建議。
不過方應物此刻還不知道,他出於隨便應付心理提出了這個建議,導致的後果卻是多麼坑爹。。。。。。
方應物將回信寫完,交與李太監送走。又說了幾句閒話,正要告辭,卻聽到從前面隱隱約約傳來嘈雜的人聲。
李義頭痛的揉了揉額頭,“又來了。”方應物奇怪的問道:“還能有讓你難以解決的事情?”
李太監搖搖頭,很無奈的答道:“前日寧波那邊的市舶司提督太監到我這裡進貢,有個書生在街上衝撞了他的儀從,被開路引導官推到一旁,中間可能粗暴了一些。
不知這書生身子有什麼毛病,居然當場倒地不起,然後死掉了。隨即傳言太監仗勢行兇打死了讀書人,這兩日便經常有大批讀書人圍聚在我這門前鼓譟,叫我嚴懲兇手。一時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能先拖著了,時間長了也就拖過去了。”
如果李太監所言都是真的,方應物萬分同情,當然也只能萬分同情。在這全省讀書人云集在省城的最敏感時候,出了這種事,除了倒黴還能說什麼。
估計放在平常時候,李太監早就下令亂棍打散人群。但在這個特殊時期,李太監也不敢輕舉妄動。(未完待續。。)
ps: 本想兩章一塊發,但怕太晚了,所以先發這章,繼續寫下一章ing。。。。。。
第二百三十三章 知易行難
同情完李太監流年不利,方應物拍拍屁股打算走人。如今前門是走不得了,可以想象,如果這個非常時候,他方應物現身鎮守太監大門內走出來,那又是什麼效果?故而方應物打算從側門或者後門出去。
李太監連忙叫住方應物,“我誠心請教,方秀才看有什麼法子麼?”方應物心裡嘀咕幾句,怎的人人都把他當智囊看麼?
託上輩子那個時空裡群體**件層出不窮的福,該如何應對,他方應物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
他簡單想了幾下,便答道:“李公沒有聽說一句話麼,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聚集起來的人數雖然不少,其實只讓他們領頭人來與你談就可以。只要擺平了這幾個頭人,其餘就好辦了,何況對付幾個人,總比對付百十人容易罷?”
李太監“這個道理。。。。。。我也是懂的。但是如今省城裡讀書人極多,而且所在之地又密集,隨便互相招呼幾聲,便可成群結隊呼嘯而來。
所以在外面鼓譟的讀書人裡面,只怕沒有什麼首領人物,就是想找領頭的也找不到,為之奈何?”
方應物嘆口氣,這太監腦筋怎的如此死板?便指點道:“即便沒有首領,但也可以製造出首領,李公想不到麼。。。。。。”
從鎮守太監府的後門悄悄溜出來,這是一處僻靜死巷,周圍沒有什麼人,方應物便放了心。
他抬頭看日。發現還有點時間。既然已經來到了官衙密佈的西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