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第2/5 頁)
搶著去,不勞東主憐憫。”
“這是為何?”方應物疑問道。
婁天化解釋道:“尋常百姓哪有機緣進宮?又哪有機緣能目睹皇家景觀?也就這種遇到大雪時候,才能有兩三千民眾得以進宮掃雪,順便還能增長見識。若撿到宮女遺棄的釵鈿、繡鞋、手帕等物事,那回去後更是可以吹噓一年的。”
如同婁天化所料,方應物還沒喝完手裡熱茶,便有詔令從宮中下達了,命宛平縣徵發三千差役進宮掃雪。
縣衙佈告張貼出去後,方應物偷偷出現在縣衙外,果然親眼看到報名出現了火爆現象,無數強壯小夥子擠著進來要報名。婁天化所言不錯,民眾對進宮掃雪這事果然有很大的積極性。
宛平縣一天就徵集了三千人,然後在次日早晨,服役民眾集中在縣衙,一起向皇宮出發。
縣衙官吏也幾乎全員出動,押送和監視著三千民役,一直走到了西華門。宛平縣這批差役負責的是大內西苑,放在二十一世紀,這個地方應該叫做中南海。。。。。。(未完待續。。)
ps: 還有月票否?
第四百五十九章 掃雪(上)
方大知縣裹著輕裘,穿著皮棉靴,頭戴護耳,外罩斗篷。。。。。。全副裝備的漫步於銀裝玉裹、細碎瓊花之中,倒也不覺得寒冷,還出了幾分詩意。
這裡是西安門大街,前面過了西安門就進了皇城西部,包括太液池在內的西苑以及十大內庫、內校場等都佈局在西皇城。
方知縣的後面,則是一條綿延漫長的隊伍,粗粗看去也有數以千計,都是從縣裡徵發來的役夫。等一會兒宮裡太監點視過後,便要進皇城掃雪去。
旁邊張貴哈著氣稟報道:“小的略略清點過了,一個衙役盯著兩三個甲首里老,每個甲首里老盯著本坊本鄉的役夫,大致不會出錯的。”
正在等待放行進皇城的過程中,另一隻很相似的隊伍出現在西安門大街對面,最前方帶隊的同樣是一位知縣。一看便知,那邊是從京城東半部大興縣徵發來的差役。
方應物露出一個最標準的微笑,走到大街中間,遙遙對著另一側的大興知縣抱拳問候道:“尤大人也來了?多日不見近來可好?”
這位尤大人沒甚氣量,冷哼一聲,別過頭去,權當沒看見方應物。方應物不以為意,又笑了笑走回本隊,不過倒是惹得宛平縣役夫一陣鼓譟,很是為自家青天鳴不平。
張貴一邊搖頭一邊抓緊機會拍馬道:“那邊尤縣尊的風度與大老爺相比,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
方應物啞然失笑,“吾輩得了便宜就不要賣乖了。多多體諒尤大人的心情。”
話說京城商業繁榮、店鋪密佈,兩個附郭縣與別地也有所不同。除去朝廷規定死的各項賦稅外,縣庫入賬的活錢也不少。大都來自於這些商家。
而傳統的商業聚集區多在東邊大興縣,因為距離運河近,從運河方向入城最方便的城門就是大興縣境內的崇文門。據不完全統計,大興縣商鋪數量是宛平縣的兩倍,佔據京城的三分之二。
但方應物執掌宛平縣印以來,這兩三年時間宛平縣卻逆勢而上,逐漸拉平了與大興縣的差距。目前宛平縣商鋪數量與大興縣已經基本相當,甚至有超越苗頭。
究其原因,一是方知縣有本事從朝廷要來“低稅率”特殊政策。稅率低當然就比較吸引商家,起碼錶明瞭一種重商的態度。
二是達官貴人多住在西城,方知縣憑藉此優勢大舉建設大規模集市招徠商戶,吸引了從東邊商家不惜多走六里路,從宣武門入城;
三是方知縣官聲剛正,能扛住不少朝廷各衙門的胡亂攤派,商鋪開在宛平縣比較有安全感。
總體盤子就這麼大,宛平這邊吃得多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