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2/5 頁)
良久,才抬頭笑道:“這個法子又有什麼不好呢?想不到我這老朽之人,在魔君眼裡尚還有幾分用處。便這般做吧,既然魔君信得過我,我也不能腆著臉辜負了他的信任。”
殷天正見張三丰點頭,便也不再久留,與他敲定一些細節後,便準備告辭。他看了看一直沉默著的張無忌,眸中閃過一絲慈祥不捨之色,嘆息一聲道:“無忌,你若是想念外公,便來江寧看我一看。外公沒有你太師父那樣高深的武功,怕是也沒幾年活頭,見不到你幾眼了……”
張無忌聽到這話後,眼眶登時紅了起來。然而喉嚨中卻如塞了一團雜草,始終沒有說出話來。
殷天正站在那裡等了良久,最終也沒等到外孫的回應,心中悵然若失,下了武當山。
當殷天正走下武當山的時候,千里之外玉門關湧入一群餓狼般衣衫襤褸的惡徒,排頭一人望著湛藍天空,喃喃道:“我陳友諒,終於回來了!”
而在少室山中一座茅屋前,有一名頭髮蓬亂,髮絲間隱現戒疤的馬臉漢子一臉恭敬退出來,嘴角掛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獰笑,往山下走去。(未完待續。)
302章 揮軍入城我應天
六月,趙禹率領滁州文武百官並麾下一干幕僚,到達集慶城外。
此時,距離集慶被攻克已經足足過去了兩個多月,徐達等人已經徹底穩定住集慶城及周邊的局勢,肅清周邊諸多元廷殘存勢力,將敵人徹底隔絕在大江以北,而後才派一隊三千精兵,前往滁州接應。
如今趙禹的旗幟已經從鎮淮大總管改為吳國公、討虜證北大元帥,這是原總管府一干幕僚們商議出的權宜之計。集慶城既然已經攻下,哪怕僅僅只是為了招攬江南民心,不稱王不足以名正言順。所以,當趙禹到達集慶之後,將會正式稱王。如此處理,一來是過渡,二來則是留下一個緩衝的餘地。
徐達信報傳來,討虜軍攻克集慶後,許多江南士紳乃至於討虜軍士兵當中,都湧動著一股勸進熱潮。而以趙禹如今的勢力,便連江南一地都尚未平靖,若要稱帝,時機不對,為時尚早。而若是對這些勸進呼聲置若罔聞,難免會冷落傷害江南民心,因此便留下這一個緩衝的餘地,用以安撫民心。
趙禹並沒有乘坐徐達特地為他打造準備的車輦,而是騎乘在一匹棗紅色普通軍馬背上,身著一身簇新的蟠龍金甲,驕陽照耀之下光彩奪目!這一路從滁州行進到集慶,他始終引領在隊伍最前方,哪怕陽光最猛烈的正午時分。一來,他要給江南百姓留下一個深刻的英武形象。二來,也是想最直觀感受一下此地民心。
民心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大多數時候無甚用處,但在某些關鍵時刻,卻能發揮出驚人力量!得民心者未必能得到天下,而失民心者,則一定坐不穩這江山!
一路行來,過往州府許多百姓士紳夾道歡迎。那熱情程度,令得趙禹都頗覺招架不住。這背後未必沒有各州府地方官員背後推動的因素,但拋去這些浮華不實的東西,真正民心振奮的情緒,還是能夠看出一些的。趙禹不是一個樂於誇誇其談的人,但也絕不食古不化。地方官員們順勢而為,搞出這樣一幅熱烈的氛圍,對人心的振奮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倒也並不如何牴觸,只要不對百姓造成太大困擾誤了農時,他也並不嚴令禁止。畢竟,能夠成功拿下集慶,的確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
當將近集慶的時候,百姓夾道歡迎的氣氛達到了極點,放眼望去,道路兩側人山人海。對前宋的懷念,對韃子朝廷的厭棄,對漢統復興的喜悅,對改變悲慘生活的渴望,諸多情愫糅合在一起,百姓們只能用這樣一種方式宣洩出來。
在這當中,尤其許多信奉明尊的信徒最是激動,許多人跪在道路兩側不斷叩首,便連額頭都隱現血跡。
劉伯溫等一干謀士緊緊跟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