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司馬懿的感悟(第1/2 頁)
曹操大軍已經收拾完畢,打算第二日一大早便班師還朝。
當然,這個班師還朝並不是返回許昌朝廷,而是返回曹操的老巢鄴城。
當晚,曹操閒來無事,便把司馬懿叫了過來。
此番曹操前率大軍討伐江東,謀士只帶來了荀彧和司馬懿。
荀彧卻意外地在去年自殺了,於是謀士就只剩下了司馬懿一人。
司馬懿雖然是曹操的謀士,但他卻沒怎麼給曹操出謀劃策過,這次來濡須口,是他第一次隨曹操出征。
曹操當年手下的幾大謀士,有荀彧、程昱、荀攸、郭嘉、賈詡等人。
如今荀彧和郭嘉都已經去世,程昱和賈詡都已經垂垂老矣,而荀攸也已經年近花甲。
曹操感覺自己手下的智囊團有些後繼無人,便有意栽培一些年輕人,所以才把司馬懿帶到了戰場上。
同時他也想看看司馬懿到底什麼樣,是不是傳說中的那麼有真才實學。
司馬懿字仲達,是京兆尹司馬防之子。
司馬防一共生了八個兒子,人稱“司馬八達”,司馬懿在兄弟當中排行老二。
相傳司馬家族從夏朝開始便世代為官,祖上也出了很多有名的人物。
但少年時期的司馬懿卻對仕途並不感興趣,而是一心想鑽研學問,做一個世外高人。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由於司馬懿的志向是做一名隱士,便四處遊歷,苦苦尋覓天下名士。
功夫不負有心人,沒過多久便讓他碰到了一位,那就是胡昭。
於是司馬懿便拜其為師,虛心向胡昭學習隸書、行草、大篆等書法技藝。
司馬懿年輕時由於性格張揚、鋒芒畢露,曾經得罪過一個叫周生的人。
周生找了一堆人,打算殺害司馬懿,胡昭聽說之後,苦苦向周生求情,才讓司馬懿逃過一劫。
從那之後,司馬懿便徹底收斂了個性,變得深藏不露、大巧若拙,力求被褐懷玉、和光同塵。
但曹操還是聽說了司馬懿,便徵辟他入朝為官。
司馬懿以風痺症為由,始終卻官不仕。
建安十三年,曹操廢除三公,自己當了丞相,再次徵辟司馬懿。
這次他只給司馬懿兩條路可選,要麼出仕,要麼降罪。
無奈之下,司馬懿只好選擇出山,做了文學掾。
那一年,司馬懿正好是而立之年。
後來司馬懿也曾回去找過胡昭,問他自己當年的選擇到底對不對。
胡昭並沒有直接回答司馬懿的問題,而是給他講了一下當年莊子的故事。
楚威王曾派人去請莊子,要任命他為楚國宰相,莊子卻寧死不從。
司馬懿這才意識到自己離世外高人還是差得太遠,光是一個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就根本做不到。
於是,他便對世外這條路死心了,把心思全用在了仕途之上。
轉眼數年過去,司馬懿在曹操麾下卻始終都是默默無聞、寂寂無名。
荀彧的死,對司馬懿的觸動很大,也讓他變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作為一支軍隊,需要武將,也需要謀士。
武將是衝鋒陷陣、出生入死,看著十分危險。
而謀士則是運籌帷幄、好整以暇,看著十分安全。
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武將有武將的兇險,謀士也有謀士的艱辛。
荀彧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這麼多年來,曹操未曾殺過一個武將。
即便是在赤壁之戰大敗,曹操也沒對任何武將有所體罰。
勝敗乃兵家常事,所以曹操對武將一向都很好,即便是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