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部分(第2/4 頁)
計劃,但這計劃的第一步,就是京城,要在京城站住腳,第二步是鄭和,然後再是其他的。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五節 掌櫃進京 五】………
南京素有吳頭楚尾之稱,最早見於史冊是春秋時吳國置冶城於此。後來越王勾踐滅吳後,令越相范蠡修築越城於秦淮河畔,這可能是南京最早古城。其後楚滅越,盡取吳故地,築城於石頭山,置金陵邑,這是南京被稱為金陵和石頭城的由來。
南京是好個地方呀,秦滅楚後秦始皇東巡,認為金陵有天子之氣,遂改金陵為秣陵以貶斥之。南京又多了一個名字。
南京在三國時期又進入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時期,諸葛亮出使江東,觀察南京山川形勝,作出了“鍾阜龍蟠,石頭虎踞”的著名評語。後來,孫權果然把他的基地從京口遷秣陵,改名建業。以至於最終,孫權稱帝定都建業,這便有了南京作為國都的開始,算上後來的東晉、宋、齊、梁、陳合稱六朝,故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
六朝建康城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百萬。經濟達,文化繁盛,在江南儲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然而隋滅陳後,時為晉王后為隋煬帝的楊廣竟然下令蕩平建康城,他的理由很簡單,這個城市太過奢華,不適合他所處的時代,此後隋、唐兩朝統治者相繼採取抑制南京的策略。
唐朝時唐德宗有意遷都,令鎮海軍節度使韓滉整修金陵,然其事未成。五代時期的楊吳和南唐也定都金陵,在南唐時期金陵府改名為江寧府。北宋滅南唐,以江寧府為升州。這個名字取的也好,後來的宋真宗以趙受益(後改名趙禎)為升王,不久立為皇太子,真是升上去了,不過在他的時候南京的名字由升州改回江寧府。趙禎即位,是為宋仁宗,他覺得江寧為其龍興之地,常以親信之臣(如包拯)為江寧府尹。宋神宗時,王安石兩度以江寧府尹出任宰相,主持變法。元兵南下,以建康府為建康路。後又改建康路為集慶路。只到朱元璋攻克集慶,改集慶路為應天府,作為根據地,朱元璋自稱吳國公。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國號明,是為明太祖。以應天府為南京,以為都,以開封為北京,以為陪都。南京之名,便是這時來的。不過在1378年,朱元璋又改南京為京師。1386年,京師城垣完工。即今南京明城牆。是為世界第一大城垣(其次巴黎;在中國,其次北京)。
以上這此是王動所知道的南京的歷史,當然南京的印象,王動有的後世的印象應該說是中國民國的情形,與明朝的南京城相比,那還是差太遠。王動在南京的時候,住在下關區,他對那一帶還是很熟悉的,結果王動被通知已經到碼頭了,出來一看,印象全無,這與他想象中的那個城市差太多了……
在古代,皇帝賜你姓是一種榮譽,賜你與國同姓,那算是最高榮譽,比如唐朝時期,很多歸附的少數民族將領都被賜姓李。當然還有另一種,就是恢復你本來的姓,這也是一種賞賜。永樂皇帝收集了不少太監,他老子幫他收,他本人也收,他手下的將軍也幫他收,不只是在中國收,還去朝鮮和越南收,這裡面出過很多牛人,後面我們會一一碰到。這其中一個叫狗狗,這個狗狗名字是入了史冊的,燕王當初一直這麼叫他,靖難後,永樂帝賜名彥,並讓他恢復原來的姓,名王彥。
鄭和這會大家雖然都喊他鄭大人,但他的府邸還是叫馬府,且門匾上大大的寫著“馬府”。還是永樂帝手書。鄭和家的管家沒在,和鄭大人一起出海去了,在家只有個叫鄭旺的管事,這個管事也是知道雲南大爺家有人要過來,早就收到書信了,但幾時過來不知。結果今日大早城裡飯莊瀟湘記的人過來報信,說馬家的大少爺,今日下午會到下關碼頭。
鄭旺忙拉住報信的問,“你怎知馬家大少爺要到京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