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2/5 頁)
賜,而是因為朕要論功行賞,講求實際。”
高宗皇帝居然對捷報產生懷疑。
不過想想當時的環境,也難怪高宗皇帝會有這樣的反應。
自從金兵南侵以來,宋軍勝少負多。雖然踏入紹興年間之後,情況大為改變,宋軍對上金齊聯軍已經逐漸佔有優勢。
但如今岳家軍在偽齊的腹地縱橫馳騁、大殺四方、捷報頻傳,在南宋的歷史上還從來未曾有過。
有時候人餓久了,就不敢相信自己能有吃飽的一天。
見皇帝有所懷疑,多位大臣提出辯解,包括了左丞相趙鼎和右丞相張浚。而他們的意見大同小異議,其中又以李綱的說法最為精闢。
李綱說道:“岳飛措置甚大。如今建此大功,絕對沒有虛假之處。如今和太行山一帶的山寨首領緊密聯絡,共同對付金國、偽齊。自從梁興等眾人歸命以來,岳飛的意志就已十分堅決,著手北伐中原的事……”
李綱的奏告長篇大論,其實就兩個意思:一是岳家軍在戰場上打得好;二是岳飛在河南有大量的盟軍幫忙。
河南是岳飛的家鄉,尤其是相州一帶,他早就把間諜工作做到了細緻入微的程度。大的方面,太行山一帶的義軍早已結盟;小的細節上,征戰區域內的關隘、渡口上的車伕舵手等人,食宿店鋪裡的雜役,都有岳家軍的內應,云云。
趙鼎與張浚左右兩位宰相雖然都是中興名臣,都得到高宗皇帝的信任和重視,但這兩位宰相的意見卻經常不合。
趙鼎做事比較保守,以確保皇帝的安全為第一位,而張浚比較激進,總想著儘快北伐,甚至讓皇帝貼近前線,以鼓勵士氣。
而這一次,趙鼎和張浚都異口同聲挺岳飛,高宗皇帝疑慮全無,對這份本來就真實的捷報深信不疑。下旨對岳飛大加讚賞:《復商、虢二州及偽鎮汝軍撫問詔》中記載道:“…有如卿者,抑又過之:長驅將入於三川,震響傍驚於五路。握兵之要,坐圖累捷之功;奪人之心,已懾群兇之氣。精忠若此,嘉嘆不忘。故茲撫問,想宜各悉。”
這個時候的高宗皇帝,對岳飛是多麼的推崇備至。
對於岳家軍的步步進逼,劉豫決定“以其人之道,反治其身。”避開岳家軍的主力,趁襄陽防務空虛,讓外號“五大王”的劉復繞道何家寨,攻打唐州,截斷岳家軍的後路。
劉豫認為,自己這一次避實就虛,一定會讓岳飛左支右絀,叫苦不迭。
可是,他做夢都沒有想到,劉復才剛剛到達何家寨,就被岳家軍踹了大營。
這次出來砸場子的是岳家軍中踏白軍的統制董先。
當初建炎二年,高宗皇帝南渡遷臨安,向天下頒發詔書:“能抗拒金兵,保護寢陵者給予官職。”
伊陽人翟興與弟弟翟進響應高宗皇帝的號召,在鳳牛山揭杆起義,成為金人佔領區中的最大的一支抗金的力量。
鳳牛山的隊伍越來越大,翟興也被高宗皇帝封為孟州、汝州、唐州的鎮撫使見河南知府,而董先就是翟興手下最得力的將領。
後來翟興被劉豫派人暗殺身死,而董先幾經輾轉,與襄陽鎮撫使李橫一道,被編在岳飛的帳下,屢立戰功。
岳飛之前就已經料到劉豫會狗急跳牆、反咬一口,便事先安排最熟悉此處地形的董先調到唐州,在何家寨四十里外的地方依山結陣,等候敵人。
劉復的這一戰輸得非常冤屈。
才剛到何家寨的第一天,營寨才剛剛搭建起來,還有很多的事項沒有安排好,當晚就遭到了董先的劫營。
雖然是敵眾我寡,但岳家軍將士人人奮勇、個個爭先,把劉復的部隊打得潰不成形,焚其營而盡得其糧。
這還不止,董先指揮部下一鼓作氣,連夜攻破了平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