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秦始皇千古一帝(第1/5 頁)
公元前 221 年,改國號為“秦”,自稱“始皇帝”,意在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傳承千秋萬代。
嬴政終於實現了曠古爍今的統一大業,這一年,三十九歲的嬴政站在咸陽宮的高處,俯瞰著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心中豪情萬丈。自此,天下一統,萬民歸心。
此刻,陽光灑在他的身上,彷彿為他披上了一層璀璨的金紗。彷彿能穿透時空,看到未來的輝煌。他的身姿偉岸,宛如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峰,象徵著無上的權威和力量。
公元前 220 年,咸陽城。陽光灑在宏偉的宮殿上,映出一片金黃。嬴政身著華麗的王袍,英姿颯爽。他的身後,一群大臣們恭敬地站立著,等待著王的旨意。
“朕要在全國修築馳道!”嬴政的聲音洪亮而堅定,迴盪在宮殿之中。
大臣們面面相覷,有人面露疑惑,有人則憂心忡忡。
“王上,此時修築馳道,恐耗費巨大,且會引起民怨啊。”一位老臣小心翼翼地進諫。
嬴政目光如炬,掃過眾人:“朕之天下,必將一統。然若各地聯絡不暢,何以實現長治久安?修築馳道,乃千秋之業,雖有艱難,亦當為之!”
他的話語充滿了力量,讓在場的人無不感受到他的決心。
很快,修築馳道的命令傳遍了秦國的每一個角落。無數的民夫被徵調,工程如火如荼地展開。據史書記載,秦始皇以咸陽為中心,向四方輻射,修築了多條寬闊平坦的馳道,這些道路“東窮燕齊,南極吳楚”。
嬴政深知管理如此廣袤的國土絕非易事。在中央集權的架構下,秦朝設立了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中的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太尉掌管軍事,御史大夫則負責監察百官。九卿分掌朝廷和國家的各種具體事務。
然而,嬴政依然事必躬親。每天,大量的奏章從全國各地源源不斷地送達咸陽宮。嬴政的書房中,堆積如山的竹簡等待著他的批閱。
每一個夜晚,嬴政都會坐在案前,燭光映照著他嚴肅的面容。他先讓侍從將奏章按照地域和事務類別進行初步分類。
然後,他會憑藉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和多年的政治經驗,迅速判斷出哪些是關乎國家安危、民生大計的重要奏章。
對於那些來自邊疆的軍事急報、地方的重大災情或是關乎政策改革的建議,他會優先處理。他會仔細閱讀每一個細節,分析其中的利弊。
在篩選的過程中,嬴政的得力助手,如丞相李斯,也會根據皇帝的授意,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李斯深知嬴政的心思,能夠準確地指出一些關鍵問題,幫助嬴政更快地抓住重點。
但最終的決策權始終牢牢掌握在嬴政手中。他會綜合各方資訊,做出果斷而明智的決策。
有時,他會為了一個政策的制定連續工作數個時辰,忘記了時間的流逝。身邊的侍從多次提醒他休息,他卻只是擺擺手,繼續專注於工作。
“朕身負天下之重,豈敢有絲毫懈怠!”他常常這樣說道。
在這高強度的工作中,嬴政平均每晚睡眠時間不足三個時辰。但他的眼神中始終燃燒著堅定的光芒,那是對統一大業的執著和對國家未來的期許。
在修築馳道的過程中,也有一些地方官員偷工減料,中飽私囊。嬴政得知後,雷霆大怒,嚴懲不貸。
“朕之大業,不容有絲毫懈怠!”他的威嚴讓所有人都不敢再有二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馳道的雛形逐漸顯現。寬闊平坦的道路在大地上延伸,彷彿是嬴政統一天下的決心的具象化。
而嬴政,在這忙碌的籌備中,心中的一統之志愈發堅定。他知道,這條道路不僅是連線各地的物理通道,更是他實現天下歸一夢想的基石。
三年後,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