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4/4 頁)
的派出一隊軍馬去征討袁白。那麼,泰山的機會就來了,他完全可以主動請纓,領取這個任務,由自己率兵去征討袁白,那樣的話。泰山既能從陶謙手中得到一隊人馬,又能名正言順的離開徐州,避免和陶謙玉石俱焚的下場,這可是一舉兩得的美事啊。
第二天,一夜未睡的泰山,抖擻起精神,一大早就來到陶謙的府中,求見陶謙。見面之後,泰山稍微寒暄了幾句,然後單刀直入的說道:“明公,天子釋出詔書,號召各路諸侯討伐僭越稱帝的袁白,未知明公作何打算?”
陶謙聞言,愁眉苦臉的嘆息了一聲,用蒼老的聲調說道:“泰山啊,老夫已經這麼大把年紀了,可經不起長途勞頓,可是,天子的詔書,老夫又不能不從,難啊……”
見到陶謙和自己心中猜測的想法一樣。泰山連忙藉機說道:“明公是萬不能離開徐州的,否則境內將士、子民將會人心浮動。不若明公派麾下一上將軍,率領一隊人馬前去討伐袁白,只是,明公派出的統帥,一定得是當世名士才行,否則,會有別有用心之人,說明公是在敷衍天子。”
陶謙聽著泰山的話,開始時心存疑慮,聽到一半的時候,眉頭漸漸舒緩,顯然是認為泰山的話很有道理,可是聽到最後,陶謙舒展開的眉頭,不知不覺間又皺到了一起。帶著一絲苦澀的笑意,陶謙開口說道:“泰山啊,你在徐州的時間也不短了,你覺得在徐州境內,誰人稱得上是當世名士呢?”
泰山心中暗自滿意陶謙的配合,事情已經在按照泰山的設想穩步發展了。當下,泰山假意說道:“糜竺、糜芳二兄弟,雖然是商賈出身,但也是明公帳下的幕僚,可堪此任否?”陶謙搖著頭嘆息道:“這二人經商、治政都算得上是郡守之才,但若是行軍打仗,實在是勉為其難了。”
自己推薦的兩人被否定之後,泰山心中更加歡喜了,他就要是要這種效果,把徐州境內有名望的人一一列舉出來,然後讓陶謙一一否定,最後,泰山再來個毛遂自薦,請纓帶兵出征,藉機離開徐州。
“那,陳元龍聰明機智,可擔此重任否?”泰山裝作思考的樣子,繼續推薦著根本不可能勝任的人選。陳元龍就是陳登,徐州下邳人士,是徐州的名士,元龍是他的字。陳登少時出任縣令,因政績出眾,深的民心,後來被陶謙任命為典農校尉。他的父親陳珪也是徐州的名士,字漢瑜。無論是陳珪還是陳登,父子二人的專長都是治理郡縣內政,和帶兵打仗根本就不沾邊。因此,陶謙還是搖了搖頭,否定了泰山再次的推薦。
平心而論,徐州本就算不得人傑地靈之地,有才能的人極少,再加上陶謙胸無大志,一心只為守住徐州,一些胸懷大志的人也因此離開了徐州,改投他處。綜合這兩個原因,導致陶謙的部下根本就沒有行軍打仗的大將,要不然上次諸侯會盟,陶謙這麼大年紀,也不會親往。
又先後說出幾個人的名字之後,泰山看到陶謙一如自己意料之中的那樣,均是搖頭拒絕,泰山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於是,泰山擺出一副慷慨激昂的神色,對陶謙說道:“天子下詔,我徐州竟無一可派之人,唉。。。如果明公相信泰山,某願借兵數千,前往江淮和那袁白決一死戰!”
陶謙哪裡知道泰山的真實想法?他還以為泰山是在激憤於袁白自立,一心為徐州著想,這才毛遂自薦,甘願領兵數千去和袁白拼死一戰呢。不明就裡的陶謙感動的幾乎都要掉下眼淚來了:“泰山啊,你的苦心,老夫自然是明白的,可是現在徐州根本就不可能拿出大軍去和袁白開戰啊,最多隻能抽調五千人馬,那樣的話,不是讓你去送死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