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5 頁)
“為什麼你就不能多等我那麼一小會兒……”
朋友,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我們絕大部分人並不是旅行者,也很少會涉足那陡峻的高山、無垠的沙漠,但在各自的生活經歷中,卻難免不會出現上述兩位旅行者所遭遇的尷尬境界,請記住這兩個不同態度換來不同結局的故事,請記住中國人的一句口頭禪:“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請品味那句遙遠年代裡流傳下來的一句優美的、耐人尋味的詩句: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笑談生死(1)
死在睡夢中的老人,人們為他哀思;
死在戰場上的英雄,人們為他復仇;
死在病榻上的患者,人們為他痛惜;
死在災難中的無辜,人們為他扼腕;
死在自己手中的懦夫,人們為他羞辱;
死在刑場上的罪犯,人們對他詛咒!
現在我們繼續來談生死問題。
在“身體和諧,帶來健康”的題目下,大談生死問題,是不是離題千里了?
一點兒也不!因為在一切生命運動中,生和死是兩個最基本的自然現象,“朗朗世界,死去生來”才保持著自然界的平衡,創造著社會延續和發展的條件。
不該生的卻生,不該死的卻死,便會打破自然界的平衡,破壞了人世間的和諧,形成社會發展的阻力。
特別是自譽為“萬物之靈”的人,若對生死這樣的大問題都懶得思考、不願面對,哪裡還有什麼“和諧”可言?
下面,我將幾年前與一名輕生者五個小時的談話輯要摘錄如下,談談我對生死的看法。
問:李老師,登門拜訪想同你探討關於“死”的問題,不知是不是犯了忌諱?
答:忌諱談“死”,似乎是我們民族的傳統。2500多年以前,季路曾向孔老夫子請教關於死的問題,孔子聽了以後很反感,訓斥他:“未知生,焉知死!”
其實,生與死乃是一個並存的現象,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知死才能珍惜生,為生才能不畏死。
有什麼問題你就說吧,我不忌諱。
問:人死了以後究竟會不會變成鬼?
答:這個問題,早在1900多年以前,王充已經很透徹地做了回答:“天地開闢,人皇以來,隨壽而死;若中年夭亡,以億萬數,計今人之數,不若死者多。如人死輒為鬼,則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活著的人只是一代,而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的人則是千千萬萬代。假如人死都變成了鬼,那麼現在的整個世界會全然被鬼所充斥,在道路上行走,每走一步都會遇到鬼。試問,又有誰碰到過鬼?
問:謝謝你,沒鬼就好,我死後就不會再同惡鬼打交道、受煎熬了。
答:“鳥之將死矣其鳴也哀,人之將死矣其言也善”。看你情之慼慼、言之切切,似乎與我訣別來了。
問:你感到奇怪嗎?
答:毫不奇怪。找我來訣別的人,你不是第一個,大概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問:那你是同意我去死了?
答:也不!因為你是人,你與其他動物不同:動物生下以後,覓食、長大、老死或被宰殺,它為生而生,因而死不足惜;而人,卻把生死的問題看得很重,將之賦予一定的道德意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是李清照對生死的思考。
但我不知你為什麼去死、怎樣去死,我怎麼能輕易地表態?
問:坎坷的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周圍人的白眼、前途的渺茫,一言難盡。我活得太累了,也活夠了。
答:保爾·柯察金說過一句話:“人在痛苦中,只有一樣東西能拯救他,那就是感覺到人民需要他,知道他的生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