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5 頁)
行。其餘主動軍隊主動出擊在半路迎戰秦軍,這樣才有幾分勝算。”
提出這個戰略構想的正是田臧,眾人一聽都覺得這主意成。可問題是,你田臧手無兵權,你的話不算數啊,得要假王吳廣說了才成。
田臧又說,這個不難辦,只要大家都同意分兵迎擊章邯,吳廣他會同意的。
說完,他用目光掃視眾人一眼,嘴角露出一絲笑容。
當晚,楚軍大營。
田臧與幾位副將以陳王有命,請假王共商軍事為由將吳廣邀至帳內。
吳廣看著面前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他問道:“你們想幹什麼?”
回應他的只是田臧的屠刀,不幹什麼,只是借君人頭一用。
吳廣的大好頭顱,沒有丟在戰場上,反而被田臧提在手中。
手提人頭的田臧大聲道:“滎陽久攻不下,秦軍旦暮至,吾等危已。今欲分兵迎擊秦軍,吳廣不知兵為人驕橫,與之謀事必敗,今臧奉陳王命誅之。你們哪個不服的站出來!”
沒有人不服,卻有人奇怪:陳王命不是咱們編出來誆吳廣的嗎?
立刻友人捅捅這位:有句話叫假作真時真亦假。兄弟少說兩句吧。
現在木已成舟,接下的事情就當真好辦了。田臧拿下吳廣頭顱後,又做了件頗有深意的事“獻其首陳勝”。將吳廣頭顱打包,派人送去給陳勝。
亂世中,比較常見的事情就是送禮流行送人頭。中國乃禮儀之邦,接受完禮物後必要回禮。而陳勝回給田臧的則是“楚令尹印”。令尹是楚國特有的官職,且是楚國最高的官職,執掌全國軍政大權。
就這樣吳廣死得不明不白,作為秦末農民起義的發起者之一,吳廣沒有死在戰場,卻死於屬下的暗手,其死因細究之下有二。
一、隱患早伏、政見不合。
田臧是何許人?在陳勝吳廣初起義那會兒,各地人民都響應號召。好漢們紛紛殺死各地官吏,形成一個個獨立的起義小團體。田臧就是這些小團體之一的首領。陳勝品牌做大做強以後,就下了道命令,命吳廣為代理王(假王),去各地接收這些小團體。
獨立的小團體們被合併成一支整體的軍隊,而吳廣就成了最高領導人。
同時,對於小團體原先的首領田臧們來說,他們的身份也從首領變成了別人手下的副將。使喚人和被人使喚箇中滋味截然不同,中國有句古話叫“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實則,吳广部楚軍剛開始就有這麼一個致命的隱患。
無數個田臧們一開始就對吳廣有抵抗情緒。這也怨不得,你吳廣算什麼?陳勝又算什麼,只不過比我們先了一步,論軍事能力我們未必比你差。等到圍攻滎陽不下,潛伏的隱患開始發作。細究“滎陽久攻不下”這句話下面肯定隱藏了不少玄機。
吳广部楚軍的人數,最保守估計也有十萬人。這麼多人拿不下一個滎陽城,問題只能出在上層指揮者身上。聯絡田臧策動謀反的話“不可與(吳廣)計,事恐敗”來看,田臧與吳廣的政見必然不合。若是合,整個楚軍力往一處使,恐怕十個滎陽城都拿下了。
待到周文軍大敗,隱患終於得以爆發。
面對強大的秦軍,可怕的章邯,田臧們急於自保又知吳廣絕不會同意分兵迎擊秦軍的計劃。於是,最終釀成了田臧策反,矯陳王命殺吳廣事件。
二、是否陳勝暗中授意。
吳廣被殺後,田臧砍下吳廣的頭顱,獻於陳勝,這個就讓人寒心了。這種行為只能有一個解釋,非矯陳王命殺吳廣,乃奉陳王命誅之!
大膽地說一句,陳勝吳廣二人,間隙早生。
最早在決定稱王的會議上,面對陳勝該不該自立為王的討論,相信大家還記得,當時存在兩種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