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紙的發展過程#】(第2/2 頁)
意思,說不叫喚,就不叫喚了。”
“人皮子討封,後世人怎麼這麼葷素不計,什麼都敢說。”
“不啊!我倒覺得後世人說話,倒還挺有意思的,尤其是那個‘開口將有大恐怖’,多有意思啊!”
“……”
……
【#紙的發展過程#】
【眾所周知,紙被譽為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可以說沒有紙,現在的很多古代資料都流傳不下來,古代的發展也會很受限。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紙的演變過程。】
【上古時代:結繩記事,在某種意義上繩結就是古代人記事的紙。】
【文字出現後:文字被刻在甲骨上,甲骨相當於今天的紙張。】
【先秦時期:簡牘開始出現。簡,是竹片做的,牘,是木片做的。
簡牘用漆或墨寫成文字後,再用韋或絲串聯起來,便成了書。】
【秦漢時期:隨著桑蠶業和絲織業的不斷發展,貴族開始使用更便於書寫的材料,縑帛。
縑帛昂貴,簡牘不適合書寫長篇著作,人們又開始尋找新的書寫工具。
紙就這樣出現了,但因為紙張易破,容易碎等各種原因,用的還是少。
漢朝的紙為植物纖維製成的灞橋紙,較為粗糙,還不是主要的書寫工具,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東漢蔡倫發明了蔡倫紙之後,得到了改善。】
【東晉時期:這個時候的紙張變得細膩,重要檔案開始用紙張抄寫,簡牘和帛逐漸被取代。】
【隋唐時期:隋朝、晉朝時,剡溪出產的野生藤皮紙最為出名。
到了唐朝,宣紙的說法開始出現。】
【遼宋金元時期:宋末元初,徽州地區涇縣的宣紙開始嶄露頭角。】
【明清時期:市場上十之七八是竹紙。
元代盛行漂白紙,主要使用“熟料”也就是石灰,草木灰和生石灰在水中混合,用上層清液漂白紙張。
到了清代時期,多種紙張百花齊放。】
【近代時期:在歐洲工業革命的推動下,紙原材料改以木材為主,機械製造讓木材纖維紙的質量提高,甚能存活500年時間!硫酸鹽的化學制漿法,使這些纖維原料中的纖維解離,讓紙更加強大。】
【配合著這些解說的,還有各個時代的紙張變化,從最開始的繩結到最後亮白如新,柔軟卻不易碎的紙張。】
“這是紙,後面那是我們現在用的紙?”
“後世的紙也太好看了吧?”
“這隻肯定很貴,說不準要上千兩白銀才能買一張。”
“什麼紙這麼貴啊?就是金子自做的都不值這個價吧。”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