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十六州的漢民(第1/2 頁)
幾天後,藉著降了一場秋霜的機會,王倫便將山寨所有頭領人等都召集到了聚義廳,湖西酒店的韓伯龍也被王倫點名前來。
聚義廳的壁爐燒起了石炭,大廳四面的牆壁上,也多了幾十幅掛畫,正是唐朝武廟十哲七十二將以及歷朝名臣的畫像並生平簡介。
眾頭領們紛紛熱絡地互相打著招呼閒聊,有平日裡關係好的,就坐在一處。山寨不排交椅座次,而是以職事區分,故而頭領們就隱隱地分為了幾個不同的人群。
看到王倫等人從堂後轉來,不須孫定提醒,眾頭領們都安靜了下來。
王倫便說:“孔夫子有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又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今日將眾兄弟們召來,為的就是學習二字。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咱們就來聽一聽蕭先生給我等講一講遼國的情況!”
說完便鼓起掌來,一眾頭領都跟隨鼓掌,於是蕭嘉穗站起身,走到臺前,四面拱手作揖,說:“蕭某前次隨鬱保四鬱頭領往遼國走了一趟,乃是經滄州進入遼國的南京道,在南京、西京兩道來回奔走了數月。”
他身後許貫忠已經吩咐抬過來一面地圖,掛在屏風上,蕭嘉穗便以一根木棍劃了個圈,說:“遼人稱為南京、西京道,我宋人則稱為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是百餘年來所有宋人心中的痛,故而他這五個字一說出口,所有的頭領們表情都變得極其嚴肅。
“遼國的官方黃冊,計有戶百三十餘萬,口八百餘萬,其中燕雲十六州的漢人,有戶五十餘萬,口三百餘萬。今日小可先為諸位講一講,這三百餘萬的遼國漢人!”
“自後晉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至今已近二百年矣!契丹人逐水草而居,以遊牧為生,故而遼國便設了南北二院,北院治契丹,南院治漢民。”
“燕雲十六州的漢人,亦著華服,說華言,與我等中原漢人語言略通,交流無礙,唯有許多事物稱呼不同,或為方言,且夾雜了些契丹胡語。”
蕭嘉穗嘆了口氣,微微搖了搖頭,說:“我原以為,遼地漢民,身陷異族羈統,依然心懷故國,卻全然不是這樣。”
“契丹人蔑稱漢民為‘十里鼻’,或曰‘鼻頭’,契丹胡語的意思,就是奴婢。但澶淵之盟後,契丹人也學著漢民農耕,開始半農半牧,這種蔑稱在當面也少有契丹人提起了。”
“自本朝太宗皇帝雍熙北伐慘敗後,收復十六州便再也無望,十六州漢民久盼王師不至,無奈只得認作了遼人,卻視咱們中原為異國、敵國了!”
李逵聽了大怒,便跳將起來,嚷道:“先生,既然十六州漢民自認是遼人,就是自絕祖宗,與俺們便不是一類人,講他作甚!”
王倫便說:“鐵牛,休得胡言!若非那宋太宗志大才疏,怯懦無能,在高粱河一戰被遼人打得坐驢車逃走,再也不敢北望,我漢家百姓,如何能屈辱存活?這是本朝皇帝的錯,百姓何辜?蕭先生請繼續說!”
許貫忠常聽王倫說太宗皇帝乃是“驢車官家”,此時卻完全笑不出來,只覺得“無能”二字的評價,實在太貼切了!
蕭嘉穗又說:“十六州漢民,與我等中原百姓一樣,那裡有韓、馬、劉、趙四家大姓,多世家,多豪強,雖百姓勤勞,物產有饒,終究還是要受官府、豪強的盤剝。”
“只是遼地不似我朝,雖然稅目也多,但相較我朝的苛捐雜稅,生活倒不似本朝百姓那麼艱難了!”
“澶淵之盟後,我朝與遼國簽了逃人法,須歸還逃入各自疆界的人等,但河北百姓,多有逃亡遼地的,我朝邊地州縣官員不敢索要,遼國貴人官員不願遣回,於是前後竟有百萬宋人逃去做了遼人!”
“但我這一番去遼國,卻多有十六州漢民私下詢問中原情況,打算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