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太平天國與捻軍起義(第1/3 頁)
太平天國運動從1851年到1864年,共歷時14年。
太平天國以拜上帝教號召力凝聚人心,為起義提供思想和組織基礎。民眾尋求新希望和出路加激外國列強入侵步伐。給外國列強提供了可乘之機,加劇了中國人的苦難和死亡。
外國列強趁機擴大在華利益,透過軍事幹預、經濟掠奪等手段進一步殘害中國人。它們或支援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以維護其在華特權,或與太平天國進行貿易獲取利益,無論哪種方式都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破壞。
太平天國運動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它沉重打擊了清朝的封建統治,促使一部分有識之士開始反思中國的現狀,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程序。太平天國的一些思想和實踐也為後來的革命和社會變革提供了借鑑。
洪秀全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領袖。他是廣東落第秀才,在1843 年閱讀基督教傳教士梁發的《勸世良言》後受到啟發,開始宣傳拜上帝教。
1847 年洪秀全和馮雲山深入廣西桂平縣紫荊山組織拜上帝會,宣傳上帝為人間共父、人人平等,拜上帝之後可無災無難,凡供奉菩薩偶像的皇帝官吏地主等都是閻羅妖,拜上帝會迅速發展,以桂平紫荊山區為中心,影響力不斷擴大。
1850 年,洪秀全釋出“團營”命令,各地拜上帝會教眾齊集金田村。次年,洪秀全在金田村正式宣佈起義,國號“太平天國”,洪秀全稱天王,立其子天貴為幼主。
太平軍攻佔永安(今蒙山)。頒佈《太平條規》,分封各王,太平天國政權完成基本架構。
1853 年,太平軍定都天京(南京)後,開始進行北伐和西征,獲得西征的勝利。太平軍佔據自武漢至鎮江沿江地區,進入全盛時期。
1856 年夏,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發生嚴重內訌。東王楊秀清逼封“萬歲”,洪秀全密令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回京誅殺楊秀清。
韋昌輝殺楊秀清後,又大肆屠殺楊秀清部屬,石達開指責韋昌輝濫殺,韋昌輝又欲殺石達開,石達開逃走,但在天京的家人和部屬全被殺害。石達開隨後起兵討韋,洪秀全為平息眾怒殺韋昌輝。此次事變使太平天國元氣大傷,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對洪秀全不信任率部出走,獨自作戰。洪秀全重建領導核心,封洪仁玕為幹王,總理朝政,陳玉成為英王、李秀成為忠王分別主軍事。
洪仁玕提出了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資政新篇》,主張學習西方,發展近代工商業、交通運輸業等。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洪秀全在家鄉創立上帝教時,最早參加的兩個人就是馮雲山和洪仁玕。後來洪秀全到廣西起義,洪仁玕因各種原因多次未能成功跟隨,還曾流亡香港。直到1858 年,洪仁玕輾轉到達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今南京)投奔洪秀全。洪秀全封他為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幹王,總領全國。
1864 年天京陷落,洪仁玕在江西兵敗被俘,同年 11 約在南昌就義。洪仁玕是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對太平天國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太平天國提出的《天朝田畝制度》具有空想性,無法真正實施;後期洪仁玕提出的《資政新篇》雖然具有進步性,但由於缺乏實施的條件和環境,也未能挽救太平天國的頹勢。而且太平天國在統治區內的經濟政策和管理也存在一些問題,導致經濟發展受到限制,無法為長期的戰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太平天國在軍事戰略上存在一些失誤,例如北伐軍孤軍深入,沒有後援支援,最終全軍覆沒;在一些重要城市的防守和爭奪上,也沒有制定出合理的戰略,導致戰略要地的丟失。
曾國藩是1853年開始介入對抗太平天國,以在籍侍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