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秦國的崛起(第1/4 頁)
在華夏大地的廣袤版圖上,當東方的中原各國早已沐浴在文明的光輝之中,綻放出絢麗多彩的文化之花時,位於西陲之地的秦國卻彷彿還在沉睡,整整滯後了兩個多世紀。
然而,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永不停息,在這漫長的歲月長河中,總有勇敢的靈魂挺身而出,為國家的崛起開闢出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
秦國的起源,如同深埋在地下的種子,等待著時機的到來。
秦非子是秦國的開國君主,上古部族首領顓頊的後裔,其先祖伯益因輔佐舜帝馴服眾多鳥獸,被賜姓嬴。
後來伯益後裔造父因平定徐偃王之亂有功,周穆王將趙城賜封給造父,其族人以此為氏,稱趙氏,即為嬴姓、趙氏。
周孝王時期(前897年―前886年),非子居住在犬丘,他喜歡馬和其他牲畜,並且在養馬一事上頗有成就。周孝王為了振興王室,抵禦北方戎狄的侵擾,選擇在汧水、渭水之間的土壤肥沃的天然牧場繁殖馬匹。
有一年,周孝王從一位犬丘人那裡得知,非子極會養馬,馬只要一經他手,就會變得又肥又俊。周孝王立即命養馬的小臣帶非子來見,詢問養馬之道,非子對答如流,對於馬匹的調養、訓練、繁殖和疾病防治等,都能說出一套高超的辦法。周孝王聽後十分高興,於是便讓非子到汧水、渭水之間主管馬匹。
非子受命之後,盡職盡責,沒過幾年,馬匹數目大大增加,且養的馬雄峻無比,周孝王每年來看都非常滿意。
為了獎賞和表彰非子的功勞,周孝王想讓非子繼承其父大駱的宗脈。但申侯以本族在西戎的影響力為由勸阻周孝王,提出依舊由大駱的嫡子、申侯的外孫來承續宗統,否則周王室對西戎的控制力可能會因申侯一脈的退出而受到波及。
周孝王經過思忖,認可了申侯的提議,保留了大駱一脈既定的繼承統系以穩定西戎諸族。不過,周孝王也對秦非子進行了封賞,賜予他秦地,讓他重新延續嬴氏的祭祀,號稱秦嬴。非子獲封秦地後,成為分封於秦地的貴族,秦國作為一個諸侯國宣告誕生。
公元前858年,秦非子逝世,其子秦侯繼任秦國國君之位。
秦非子因善於養馬得到周孝王的賞識,獲封秦地,成為秦國始封君。儘管他當時只是封地不足五十里的“附庸”,既不是諸侯,也算不上卿和大夫,但他為秦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這位被後世視為秦國奠基者的人物,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堅韌的毅力,在那片尚顯荒蕪的土地上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他敏銳地意識到,畜牧養殖和農業乃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於是,他身先士卒,帶領著勤勞樸實的秦國人民,在廣袤的原野上辛勤勞作。
那時候的秦國,土地貧瘠,資源匱乏,但秦非子沒有絲毫的退縮。他親自指導族人如何辨別優良的牧草,如何根據季節的變化調整養殖策略。
在他的引領下,秦國的牛羊逐漸肥壯,畜牧業開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同時,他大力推動農業的發展,引入新的耕種技術,鼓勵開墾荒地。每一寸新開墾的土地,都彷彿是秦國未來的希望在生根發芽。
他深知,只有讓百姓溫飽,國家才能真正強大。在他的努力下,秦國的糧倉逐漸充實起來,為國家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隨著時間的推移,秦仲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此時的秦國,勢力雖有所增長,但在中原各國的眼中,依舊是邊陲小國,不足為懼。然而,秦仲有著遠大的抱負,他不甘心秦國永遠被邊緣化。
於是,他毅然決定派遣使者前往中原諸侯國,試圖建立外交關係,以期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資源。
但現實是殘酷的,中原各國對秦國這一新興勢力充滿了警惕和輕視。秦國的使者們滿懷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