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4/4 頁)
千主戰騎兵是從龜茲鎮調撥的,另外兩千騎兵是蓋嘉運、夫蒙靈察和趙子良自己的扈從,分散在新城、裴將軍城及以東城鎮的兵馬都是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老兵,又作戰經驗豐富的十夫長、百夫長帶隊,趙子良完全不擔心這些城池的安全,他早就下過命令,如果真有敵軍前來攻打,在對比敵我雙方實力之後,認為實在打不過可以丟棄城鎮後率軍返回碎葉城,集中兵力一起對敵。
在趙子良的字典裡,從現在開始就已經沒有了全力防禦的概念,只防守不進攻的戰術是極為被動的,要麼打防守反擊,要麼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進攻,要麼是不做任何防備而全力進攻,而且與遊牧民族交戰,必須要放棄防守的概念,因為你一防守,敵軍就可以佔著騎兵的高速機動打了就跑,等你想反擊時,敵人已經跑遠了,你追都追不上,只能被動挨打。
對付遊牧民族的騎兵,趙子良自己總結了一套戰術要點:第一,己方的機動能力絕對不能低於敵軍,也就是說,全軍都必須配馬。
第二,對付敵軍騎兵。不論是重甲騎兵還是輕騎兵,己方都不能以單兵種對敵,最好是步、騎、弓相結合,發揮各兵種互相配合作戰的最大威力,騎兵對付騎兵當然是一種好辦法,但卻不是最好的辦法,兵種不互相剋制而交鋒,必然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種買賣對於趙子良來說可是不太划算。
第三。如果要保持己方高機動性,步兵和弓弩兵也要配馬,行軍時騎馬,作戰時下馬,而騎兵則要配雙馬或三馬,以保證高速機動力。
第四,遊牧民族的軍隊在軍紀上一般都比較鬆散,因此戰術執行力要差一些,在作戰陣型方面。遊牧民族也明顯不如唐軍,這是唐軍的優勢,一定要保持,如果唐軍失去這種優勢。那麼在面對遊牧民族軍隊時,除去裝備之外,唐軍可以說毫無優勢可言。
第五,在西域戰場上。各敵對勢力基本上都採用長途奔襲、分進合擊的戰術思想為指導。而想要戰勝敵人,就必須要對長途奔襲和分進合擊進行更深層的研究,將這種戰術思想發揮到極致。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如果等待敵軍得到訊息,再想實現這種戰術就難了。這主要是因為西域地廣人稀,西域各方勢力很少有固守城池的,如果到來的敵人太過強大,被攻擊物件早就跑路了,躲在大草原上哪個角落裡,想找到都困難,所以必須要做好隱蔽工作,只有長途奔襲才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讓目標沒辦法跑路,而分進合擊的作用就是縮短行軍時間和達到隱蔽的效果。眾所周知,隊伍越龐大,行軍速度越慢,越容易被敵軍發現,而分進合擊則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兩個問題。
不過這都只是戰術思想,暫時沒有仗打,這種戰術思想也沒有作用,現在關鍵的是訓練兵馬,特別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兩千新兵的訓練成戰鬥素養高超、戰術動作和配合嫻熟的精銳。
趙子良身為碎葉都督府都督,不僅要管軍事,還要管政事,忙得很,新兵的訓練工作只能交給李嗣業、魏猛、王燦、霍堪、雷武和梁琦等人去負責,他在處理政事的空閒時間去看看訓練進度。
為了震懾周圍突騎施部落,趙子良還經常自己帶著一千精銳騎兵在野外四處進行戰鬥演練,跑得最遠的時候甚至到了伊犁河中游靠近月弓城,這可是把莫賀達幹嚇得不輕,他還以為唐軍要攻打他。
趙子良很清楚,軍隊不能閒下來,絕不能讓將士們有時間想七想八,這樣容易出問題,不讓他們有時間想其他事情,只能給軍隊要做到事情安排滿,即便是那一千野戰軍,自從調過來之後,趙子良也從來沒有讓他們閒下來,給他們每天的事情都排得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