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頁)
體虛者來說,感冒這個症狀只是“標”,而病根的“本”是體虛。中醫講求標本同治,紫蘇葉辛溫解表散風,能祛外風,治的是標;而人參甘溫,大補元氣,補脾益肺,能治體虛這個“本”。簡簡單單兩味藥,就能把虛體感冒標本兼治了。
不過,久虛的身體培補起來也還需要一段時間,為了在這個時期裡少受風,我還送給老人一個簡單易行的食療方子來預防感冒。這個方子名叫“黃豆蘿蔔湯”,在廚房裡就能做:把黃豆20克、白蘿蔔5片、白菜頭1個、蔥白(大蔥去葉)3根,放到一起,用水煮開就行了。
黃豆能夠健脾益胃,白蘿蔔善於健胃消食,白菜頭養胃利水,蔥白解表散寒,四樣平平常常的食物組合起來就堪稱預防感冒的“靈丹妙藥”,而且味道也不錯。兩個月後,兩位老人來電話說,原來纏綿不斷的感冒,現在已經成了“稀客”,精神好了,心情也就愉快了,現在,“黃豆蘿蔔湯”成了每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健康湯”,全家人都會美美地喝上一大碗兒。
虛體感冒,誘因是體外之風,最“偏愛”體虛之人或老年人群,古代醫書《證治匯補》中說法非常貼切生動:“虛人傷風,屢感屢發,形氣病氣俱虛者,又當補中,而佐以和解。”意思是體虛感冒非常容易反覆發作,病根兒其實就在於精氣神中的“氣”虛,所以,預防和治療的重點應該在於補足氣血,讓體質增強。
後來,為了給更多因為氣虛而動不動就容易感冒的患者提供靈驗的妙法,我花了很多精力四處查詢醫學資料,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不藥而癒”的秘訣。這個秘訣是編著《中藥大辭典》的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施仲安所傳。他在70歲的時候,體質虛弱,中藥、西藥吃了很多都不見效。後來他得到一個秘方:用右手心對準左腳心,順時針、逆時針各旋轉按摩60次。然後,再用左手心對準右腳心旋轉按摩也各60次。雖然這個方法極其簡單,但是施仲安教授每天在晚上睡覺前和清晨起床後各做一次,隨後*年間每天看起精神都特別好,更沒有什麼感冒發燒。施仲安教授的老伴忍不住天天跟老先生做這個簡單卻高效的按摩,高齡期間也很少得病了!
在中醫裡,手心就是勞宮穴、腳心就是湧泉穴。因為手是用來操勞的,所以,手心就是勞作之宮,故名勞宮穴,可以治療由內病引起的外證;而腳心的湧泉穴是人體最低的穴位,猶如泉水從地下湧出,該穴位多治療頭胸之病,用於引熱邪之氣下行。而兩穴相互摩擦感應,便是大補元氣。
元氣一旦充足,精氣神還能差到哪去?
我把這個簡單易行的兩穴療法,首先推薦給年邁的父母和岳父岳母,他們每天在自己身上實驗後,很快體驗到了良好的效果,感冒明顯大大減少,再也不用常吃感冒藥了。於是,我就把這個方法推薦給了更多的人,也包括開頭說到的那對老夫妻。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開始體驗到這種中醫按摩養生的神奇效果。有人曾做過考證,說這個兩穴療法來自皇宮密室,作為皇族的養生妙法而千百年深藏不露。不管這個說法是真是假,施仲安教授讓它造福於芸芸眾生,真可謂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那麼,也讓我們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把這麼好的一種養生方法,告訴更多需要幫助的朋友,就像一句雜誌的宣傳語那樣“讓大家告訴大家”。
溼腫雜病加三高,味美藥膳治最好
溫邪就像陰雨連綿、不見陽光的天氣,讓人的“精氣神”都萎靡不振。臨床上長期纏綿難愈的各類疾病,多半是溼邪在作祟,幸好上蒼賜予了我們薺菜、鯉魚、薏米等驅走溼邪的“寶物”。
有位年近50歲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