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4/5 頁)
。
“我也不知道,離婚後,她就搬出去了。”周健說。
“離婚?”周健這一回答,讓三個人感覺有點詫異。
“對,之前我不離,死活不離,可是出了那事,作為一個男人,我沒法不離,我需要好好想想。”周健苦笑中帶著一絲冷笑。
“你就是一混蛋!”李千千用手指著周健罵道。這是她第一次罵男人。
罵完,仨人就出來了,可是出來又該去哪兒呢,望著曾經熟悉的街區,徒留下無可奈何。
這世界,還真特麼的小兒麻痺了。
☆、第72章 談生意的(一)
對於一個沒有資歷的小人物來說,在大公司意味著只能做一個專職切蔥花的小廚工,可能連切菜切肉的大活都沒機會沾手,更不用說去學著做一整個包子了。小公司就不一樣了,各塊的人手都緊張,不可能讓誰只負責切蔥花,要想不被踢出去,必須很快學會做包子,而且是各種各樣的包子。
從一個打荷的小雜工一下子變成了實習主廚,李千千並沒有感覺多吃力,在她的概念裡,做一個專案和蒸一鍋包子沒什麼區別,無非是把各種相融的食材剁吧剁吧,加入各種調料,用麵皮裹到一起,再捏上幾個褶兒做個包裝,打個廣告。
沒什麼難的。
單從成就感的角度而言,皮兒薄,餡兒大、味兒濃,這是無論哪個大師傅都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上看到的。李千千也不例外,儘管只是個實習的廚子。而拋開成就感這種虛幻的東西,從正常的利益角度來講,最希望包子做得有品的人應該是賣包子的。只有包子做得好吃,才好賣,才有大把大把的票子好賺。
可是在人類社會中,很多正常往往會因為扭曲的利益關係變成了不正常。李千千的所在的英材圖書有限公司主要做低等高校的教材,一直以來的產品品質也不那麼高等,銷售方式也就比較低階——電話直銷加實地推銷。李千千一門心思想要打破慣例,把自己策劃的這十幾本書做好,起碼不要是文化垃圾。要做到這點,第一就是要選到真正有實力的人來寫。原則上講,這也是李千千作為一個專案經理應有的基本權力。可是原則放到現實運營中往往會讓人覺著矯情。
公司最大的經營哲學永遠是生存第一,為了保證投入的每一分錢都有人買單,主要的銷售模式是合同制預售。換取這種銷量的代價就是讓籤合同的老師擔任主編或者參與編寫,或者不勞而獲——署名。至於老師能攬到哪種瓷器活,剛性標準是用量,而不是他有沒有那個金剛鑽。
短平快的社會,利益很多時候也只能是“活在當下”,知識技術更新這麼快,人的確是往長了活,可產品的生命線卻是往短了走。再說,吃到嘴裡的才是飯,今年老子還在這公司做銷售,明年指不定就挪窩了,靠品質換取長遠的銷售量?扯淡。
如果趕巧“合作”的那位老師是個實力派,那麼結局將是皆大歡喜。可往往談這種生意的,大都是學術和技術的冒牌貨。碰到冒牌貨怎麼辦?李千千的原則是堅決抵制。不過,抵制得太堅決,就是雙方的擦槍走火。
“李老師,你為什麼不用我這邊的秦老師了?還說那麼難聽的話。”一大早,銷售部的門丁丁就來者不善地推門進了策劃部,二十出頭的鮮嫩的小臉上漂著一層與年齡不相稱的老練與心機,實在是不那麼可愛。
李千千吊兒郎當地躺靠在椅子上,瞟了一眼眼前的小鮮肉,帶著一副懶得搭理的樣子,說:“前一句是事實,後一句是胡扯。”
李千千來得時間不長,但在公司比較出名,出名的原因除了遲到,還有就是她那股子略帶清高的痞子勁,連大BOSS都包容著她,別人還能怎樣?難打交道的人,就繞著走唄。可實在是繞不過去了,也還得硬著頭皮較量較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