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2/5 頁)
,在他看來官員的選拔與任用、獎勵與懲罰都需要進行考察核實,這是度量萬事的依據,要在“真實”的基礎上對官員的德、能、罪、行、言進行核實準驗。
不得不承認荀悅這樣一個東漢人有這樣的思想已經是難能可貴,雖然袁術就算按照這種方法選拔官吏,也不一定能杜絕的貪官汙吏的事項,但是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果然袁術臉色雖然不好,但是也是緩緩的擠出了一個字,“可。”
衛語看著徐庶與辛毗擔憂的眼光,一時間不能理解,但是深想一下卻是恍然大悟。
荀悅看似符合情理的選拔官吏的方式,卻蘊含了大量的玄機。要知道這些諸侯的很多官吏都是從當地得世家大族中選取的,那麼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真的能做到荀悅所說的那樣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若是世家子弟達不到這樣的標準,那麼自然會落選,那麼這些肥缺誰來填?自然是寒門子弟!
衛語在思考的過程之中,荀悅又是開口:“政治大經,法,教而已。無論是教化與刑法都應該有個先間後繁的過程,所謂‘教初必簡,然後責備。刑始必略,然後求密。’若是開始就設定繁禮等同於設必違之教;若是一開始就是重刑,必然會導致陷民於罪的後果。”
好一個反骨仔!衛語心中已經做出了評定,要知道現在的無論是皇室還是世家大族都是以繁重的禮儀為尊,而荀悅張口閉口就是要先間後繁,你是將世家大族置於何地?
但是衛語又不由不佩服荀悅的心思,這中方法確實是好的,先不論不論符不符合實際,但是綜上所述,荀悅簡直就是這個封建時代的進步人士。
一邊的袁術已經開口,“仲豫此法雖好,但應該根據事實情況而定,若是剛下的城池必然要用嚴刑來制約一些不軌之徒。”
袁術出人意料的否決了荀悅的話,但是荀悅並未生氣,只是接著說道:“袁公考慮周到,在下佩服,這也是在下最後想說的一點,度其時宜。”
“所有的政策調令都應該考察當時的具體情況,比如說這君臣兩立!”
君臣兩立四個字擲地有聲,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是倒吸一口冷氣,東漢的從來都是“君為臣綱”,現在荀悅卻要說君臣兩立,這跟造反之人何異?
“昔日桓帝以來,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如今更是黃巾之亂,山賊流寇作亂不斷,殘暴生靈。而今陛下當政,廟堂朽木為官,遍地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如此之計,長亭侯官拜虎賁中郎將,又為南陽之主,不應有所作為?
孟子有云,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如今陛下大興買官之道,親信黨宦之輩,社稷潦倒,視肱骨之臣如草芥,長亭侯大破黃巾居功至偉,如此危難之際,愚忠又能成何事?”
荀悅不斷的引用典故,一大番話說下來,眼神已經死死盯住了袁術。他心裡清楚,若是袁術沒有答應前面三條,他最後不說也罷。現在能夠說出這般逆反之言,他就是在賭!
他不是荀,根本沒有什麼匡扶漢室的理想。後世也將荀悅的思想有所歸納,說白了他的信念在於百姓。他想跟隨的主公定然不能愚忠於現在的漢帝,只要能夠讓百姓開智,官吏清明,治下安定,他寧可舍了性命也將劉家的江山搬到,輔佐他心中的明主登上帝位。
衛語已經驚訝的張大了嘴巴,他真的很想私底下問一問荀悅,你丫的是不是也是穿越過來的,這簡直是**裸的慫恿人造反。
只可惜衛語前世只是個高科技研究員,喜歡三國也只是愛好。史書就沒有讀過幾本的他,根本不知道荀悅剛剛所說的思想,都是透過他的《漢紀》表達的玲離盡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