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 四合院吃瓜斂財人生(三十六)(第1/6 頁)
王三妹的到來極大豐富了鬱絨絨的餐桌。
首都這地界因為外來人口多,口味本來就雜,習慣吃麵食和米飯的都有,鬱家是南邊的移民,本身更習慣吃米飯還有各種稀飯米粥,當年缺糧換不到米,別人家用粗糧做窩頭的時候,他們也直接加水熬雜糧糊糊,糧食夠就濃點,不夠吃就稀點,總之都是一些湯湯水水的東西。
鬱絨絨繼承了原身的記憶,也繼承了原身的一些飲食習慣,平日裡吃米飯居多。
對於麵食,她的印象只有陽春麵和各種餡料的包子,至於饅頭,她能接受的也只有暄軟的白麵饅頭,那些摻了粗糧的,只會磨壞她嬌嫩的嗓子。
簡單來說,就是恃寵而驕,淨想著吃好的。
齊嶼再大的能耐,受這個時代計劃物資的限制,也不可能讓一家子都頓頓吃好吃飽,尤其在他養著一頭大胃龍的情況下。
因此他只能儘可能供鬱絨絨一個人□□細糧,自己不夠吃的時候,就用粗糧填飽肚子,他對吃的沒有那麼挑剔,以前打仗的時候,別說粗糧了,就算草根樹皮也能吃得香甜。
王三妹的到來改變了家裡的飲食習慣。
她是一個做麵食的高手,光是麵條,她都能做出花來。
扯麵、抻面、刀削麵、熱乾麵、臊子面、鹼水面、餄餎面……
練了十幾年的和麵手藝,加上本身的天賦,她揉的面做出來的各種麵條都口感筋道,靈敏的舌頭又讓她在調味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不管調湯底味,還是做澆頭,都能讓麵條的滋味錦上添花。
不僅如此,王三妹也很擅長學習,生產隊裡有不少早年從其他地方逃荒過來的嬸子,她在那些嬸子那兒,還學了一手做粉的本事。
米粉、紅薯粉……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她帶來的那幾個罐子。
其中一罐裝著她自己泡的酸筍,一罐裝著她用半隻臘兔跟村裡一個西山過來的嬸子換的陳醋。
不管是酸辣筍尖米粉,還是酸辣粉,都叫鬱絨絨一想起來,就口水生津。
尤其是酸辣粉,紅薯粉是自己做的,滾燙的熱水一泡就軟乎了,順滑香甜,再配上酸辣爽口的湯汁,那滋味……吸溜……
酸辣的底湯用的是那罐交換來的陳醋,這是那位嬸子家傳的釀醋手藝,所以王三妹至今也沒能學到精髓,只能選擇交換,但能讓她用半隻臘兔交換的陳醋,也絕不是供銷社散稱的蘸料醋能比得上的。
陳醋的酸並不刺鼻,反而回味帶香,口感醇厚,辣椒油是王三妹自己用各種花椒辣椒炸出來的,香中帶辣,酸味和香味結合,霸道的刺激著味蕾。
天冷了,除了白菜,普通老百姓很少能吃到其他新鮮的蔬菜,王三妹就自己在屋子裡發了豆芽,稍微焯燙一下,就加進酸辣湯裡,再加上煸炒過的肉沫,切成條的海帶絲,以及炸酥脆的花生米。
紅薯粉吸飽了酸辣的湯汁,豆芽和海帶的口感脆爽,還有酥脆的花生米……稍稍改良版的酸辣粉就俘獲了鬱絨絨的心
。
就連齊嶼第一次吃酸辣粉時,都忍不住幹了一大碗,要不是顧忌著王三妹帶過來的紅薯粉並不多,他能再吃三大碗。
除了各種麵條粉條,王三妹還有絕活,那就是她烙餅的手藝。
每每用大鐵鍋燉紅燒魚或紅燒雞塊燉時候,她都會用鬱絨絨平日裡不愛吃的玉米麵摻著細白/面做餅子,貼在鍋邊上,蓋上蓋子大火燒開的時候,翻滾的湯汁將餅子底完全浸泡,湯收的差不多的時候,餅子底部也透著焦香。
這樣的麵餅雖然口感不如純細面饅頭暄軟細膩,但卻能嚐出粗獷霸道的香味,以前無法忍受的粗糙口感,細嚼之下,竟也能嚐出玉米的香甜回味。
那一圈玉米麵餅,鬱絨絨一個人沾著湯汁,能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