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5 頁)
怎麼提出這個理論的嗎?
劉太行:爸爸講了一個 “利害變換線”。敵人將要圍你的時候,就有這樣一條線。因為敵人的“圍剿”不是圍得很死,它總是各個部隊向中心圍集。“圍剿”,一開始是很疏散的,而包圍圈越來越小也就變得越來越密集了。但是再密集也總是有縫隙的。如果你偵查工作做得好,行動迅速,你完全可以找到這個縫隙鑽出去。因為戰爭的情況千變萬化,總是有各種情況在變化,跟不上變化就會上當,所以就得應變。這些理論都是爸爸親自考察實踐作出的判斷。
我記得當時有個上將,叫李聚奎,他講有一次在前線,他們離日本鬼子很近,都看見日本鬼子的鬍子碴了,我爸爸還在那兒看。當時李聚奎是個副旅長,就從山上把他拉下來,我爸爸還講,把我拉得摔倒了。他很勇於實踐,經常到第一線去,所以才能掌握這麼多的敵情。
記者:您父親是眾所周知的常勝將軍,在一般人眼中,大家都認為他是軍事天才,關於他的制勝謀略、克敵妙法,我覺得與他對戰爭理論的研究和博覽群書是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的。抗戰時期,您父親提出了一系列戰爭理論,有效地打擊了敵人。據說他曾在那一階段翻譯過軍事專著,還閱讀了大量軍事理論書籍。 txt小說上傳分享
讀不完的父親…採訪劉伯承的長子劉太行(6)
劉太行:其實我爸爸早在抗日出徵前夕,就在自己的日記中記述道:“我想看的書:《國際七次大會報告及決議》《社會科學》《辯證法》《經濟學大綱》等。”父親一向主張打仗要用腦子,他說:敵我鬥爭,不僅是軍事力量的比賽,而且是政治、經濟、文化全部力量的決鬥。不僅鬥力,更主要的是鬥智。
他注重對部隊進行軍事理論的培養。在遼縣時,在一間半窯洞式的房子裡,我爸爸經常在昏暗的煤油燈下,聚精會神地伏案疾書,常常是通宵達旦,徹夜不眠。在短短的10個月當中,他撰寫和翻譯出一系列關於游擊戰的最新論著和譯作,大概有近10本。
記者:在抗日戰爭初期,您父親有關“敵進我進”的理論就是這時候提出來的吧?
劉太行:爸爸是非常勤奮的人。在戰爭中那麼忙碌的情況下,除了每天打仗轉移,他從來不忘學習,不忘研究日本帝國主義打仗的形勢、地形和氣候,在這方面他是下了很大工夫的。實際上,在抗日戰爭期間,他寫了大量這方面的文章。正因為他對日本帝國主義,對當時的敵情、氣候和各種情況研究得比較透徹,所以在1940年的七八月份,在黎城召開的高幹會議上,提出了“敵進我進”的問題。在當時,這種提法與井岡山毛主席提出的“敵進我退”是相反的,但是父親經過論證認為有道理。因為日本人打仗和國民黨完全不一樣,國民黨打紅軍,紅軍當然要跑,日本鬼子戰術完全變了,他們圍,把八路軍包圍起來步步緊逼,像用梳子篦,在這種情況下再講敵進我退,根本就無法生存。
後來到延安去了,見到毛主席,毛主席跟他說,你這個“敵進我進”提得好!
痛失愛女——至今未解的謎
劉伯承元帥和夫人汪榮華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曾經是7個孩子的父親,鮮為人知的是,他的大女兒劉華北在延安保育院時被敵人暗殺……
晚年,劉伯承面對曾經陪伴自己度過大半生風風雨雨的妻子,內疚地說:“我對不起我的大女兒啊,我沒能把她養大。”旁邊的人不禁潸然淚下。
記者:您的名字很有特點,一定跟您父親在太行山的戰鬥經歷有關吧?據我們瞭解,許多將帥家的孩子的名字都能多多少少反映父親的戰鬥經歷,你們家兄妹6個的名字是不是都有這個特點?能跟我們說說您的弟弟妹妹嗎?
劉太行:我現在兄妹6個,我是老大,父親給我起名叫太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