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頁)
個好出路。
蔡書舟明顯的比原來更用功了,疥瘡那討厭的玩意兒隨著春天的到來,也慢慢的好了很多,蔡書舟基本上沒什麼壓力,輕鬆上陣,向著重點去衝刺了。
老蔡也許是因為經濟上稍微好了些,看起來精神格外的好,一高興,還陪蔡書舟去鎮裡買了些作文輔導書,還特意去鎮裡的中心中學門外看了看,很氣派的大門,很大的操場,別提了,蔡書舟顯得信心十足,還跟老蔡說,要不了幾個月,他就會來這個地方來上學了,叫老蔡把錢準備好就行。老蔡看到蔡書舟這個樣子,好像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影子,非常的寬慰。
蔡書舟上學後沒多久,生產隊裡又開起會來,說是上面又來政策了,這次是分山到戶,也就是把趙家灣這四周的山林全部劃界分給各家各戶,由各家自己看管。隊裡只留下最裡面的那片老林子,作為公山。老蔡現在是不怎麼關心那些事了的,只是打心眼裡還是很反對,好端端的集體養了好多年的山林子,到了個人手裡,還不是幾天就砍光了?但畢竟是上面定下來的政策,不幾天,各家各戶就都分到了屬於自己的山林子了。特別是那個趙火青,窮了他媽多少輩子了,這次一分山,他馬上就揹著個斧子,天天上山砍樹,家裡幾個孩子都不怎麼唸書了,特別是那個“破缽”,由於體格好,天天跟著一起上山砍樹背樹去賣,一下子就改變了面貌。
不過這種現象不光是他一家了,其他的原來很困難的人家,因為子女多,能幹活,關鍵是能上山砍樹,能背下山,所以,很快就一下子賣了不少錢,特別是那些年輕小夥子,有了錢之後,就開始買摩托車。那個時候市場上還沒有什麼比較好的摩托車了,就是那種嘉陵牌,趙家灣就是那個時候一口氣買了七輛嘉陵,其中就有老老蔡的小兒子,也就是那個叫做冬生的小傢伙,轉眼成了毛小夥了,他也買了一輛嘉陵,這樣一群年輕人成天七輛摩托車一字排開,一溜煙的在山村的小路上狂奔,這樣好像是有了一些改革開放的氣息,其實什麼都沒有改變,只不過是把山上的樹木變成了錢罷了,也就是吃了老祖宗的老本,跟把綠色銀行砸碎,把錢取出來大夥分了沒什麼兩樣。
成群的摩托車算是山鄉的一點變化,不過還有一些較大的變化,那就是蓋房子了,農民一有了錢首先想到的就是蓋房子。一個是改變居住環境,孩子大了,人口多了,大家總不至於都擠在一個小屋子裡吧。再就是撐門面,自從分山到戶以後,趙家灣確實風光了好一陣子,一家家的,突然一夜之間就蓋起了一棟棟的紅磚瓦房,有的還蓋起了兩層樓房,惹得當時那一帶的鄉村非常的羨慕,那個時候,趙家灣的新房,可以說是改革開放後的一個縮影,因為其他的房子都是五六十年代蓋的土坯房,大家都一樣,過去了幾十年,一直沒有什麼改變,現在趙家灣這邊一下子全都住上了寬敞的紅磚瓦房,當然老蔡家除外,你說大家還不羨慕麼,不過一旦變成嫉妒,就麻煩了,最後變成一句話“仔賣爺田不心痛”。
老蔡家當然也是分了山的,六個人口的山也沒少一塊,至於山場的質量應該算中等,不算最好,但也不算最壞,應該還是有樹木可賣的。可老蔡這一輩吃虧就吃虧在他的性格,畢竟是毛主席培養出來的好學生,還停留在集體公家的思維上,既然集體把山場交到個人管理,那就應該管理好,不光不能砍不說,還堅決要去種樹。你說他這個人是不是腦子有病,全村人都在砍樹賣錢,他老人家跑到山上一看那些樹,這棵摸一下,還得長几年,搖了搖頭,那棵摸一下,正長個兒,砍了可惜,就這樣山上轉了一圈又回來了,一棵也捨不得砍。把個玉桂氣的都要瘋了,沒辦法,玉桂只好自己揹著斧頭上山去砍了幾棵大的,但由於山路又窄,又遠,背不回來,只有坐在山上乾著急,後來還是村裡其他路過的好心人幫玉桂把那幾棵樹給背了回來。老蔡就這麼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